桃花盛开的时候□凌绍崇

右江日报 2020-08-28 08:03 大字

桃树是我国南北方都有的果树种,为落叶的小乔木,叶卵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桃树喜爱阳光,喜好温暖,花朵丰腴,色彩火红。

小时候,我只知道桃树很儒雅高贵,家里不能拿来做柴火,但不知其解,直到稍为长大后,才解开了这个谜。

有一年清明时节上坟,大人告诉说,这里葬着我的四爷爷,名叫凌奇道,是一位革命志士。坟里金坛没有尸骨,只能用桃树枝代替,寄托着家人和村民对他的思念。此后,我看见了桃树,不禁对其崇敬起来;看到了桃树,就似看到了叔祖的风采,先烈的风骨;看到了桃花,就似看到了先烈们用鲜血浇灌的红旗。

叔祖父是为革命而牺牲的,他死得壮烈,死得光荣,死得其所。随着年龄的增长,叔祖父的英勇事迹得以展现在我的面前。

这是一位有学识的人。他生于1906年,受其父亲的影响,成为一名有文化的青年。1926年初,思林闹起了农运,组织了农军,那是他的邻居阮殿煊起的头,他自然被卷入了革命洪流中,他积极加入到革命队伍里,后来随队参加了百色起义。他的任务,是凭借家族在思林街上的几个铺面,为红军筹备军需,采购物资,采购军火,与兵工厂接洽。同时,他还参加了红军、赤卫军的许多次战斗,攻打思林、平马运枪、隆安战斗、鹧鸪坳伏击战等等。红七军主力北上时,他奉命留下,为留守右江的红军的装备而奔波劳碌。他秘密来往于山区根据地、街上铺面联络点与家里之间。

那时候,敌军对根据地进行了“围剿”。他被敌人视为眼中钉,鱼中刺,受到了敌军的通缉。坛乐等村屯多次遇到敌人的扫荡,有的房子被烧,他的奇勋二兄在与敌人遭遇中负了枪伤。局势紧张,他不能逗留在家里,只能在几处地方来回奔走,冒着生命危险行走在几处革命据点之间。1932年底,那一次,他潜回村里活动,刚回到家里,敌人不知从哪个地方探听到他的行踪,即从县城思林街敌据点调动了大批人马渡过右江前来追捕。

当敌军从水塘边闯进村子里的时候,有人向他家人通风报信。他本想逃脱,但敌人已经把村子包围了,他索性回到屋里,与母亲拉起家常。“这次看来凶多吉少了”,他不怕死,他什么都可以放得下,唯一担心的就是年迈的母亲。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守寡时,省吃俭用地供他读书,那真的不容易。

他来不及逃脱。敌人从四面八方围住了他的家。并强行进行搜查抓捕。这是座砖瓦房,房子是当过清府官员的祖父留下的。祖父为他父亲及其几兄弟各起了一间房。在几个堂兄弟中,他排行老四,其父亲是前清国学生,即太学生,知书达理,不幸英年早逝。他上过学,接受了革命真理的洗礼,树立起革命理想和信仰。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激起他的反叛。这座祖传的房子,居于屯的中心地带,曾开辟过书院私塾,后来又成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地方,还成为红军战士的活动场所。敌人早已经盯住这座房子。他知道自己今天逃不掉了,从容对着母亲说:“妈妈,不要怕,红军会打回来的!”

敌众我寡,敌人抓捕了他。为了掩护家人和村民,他被捕了。敌人抄了他的家,搜出了一些相关的革命活动证据。也许他有活下去的机会,敌人说只要他供出这些东西是红军的,只要他放弃今后不再干革命了,就能放他,他就能与亲人团聚,与爱妻老母幼女团聚,就能保存生命,但他不愿丧失气节,背叛信仰。就在两年前,他的表兄阮殿铎父子高喊着“共产党人密劳带”(壮语,即共产党人不怕死),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刑场。其壮举更坚定了他的信仰。他决心也与他们一样,他情愿去死,情愿倒下,不能丧失志气,干革命时就想着可能有那么一天,什么也不留,只留下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当时,他做到了。

他担心的是,家里还有母亲和爱妻幼女。敌人问他把枪和物品送到哪里去,与谁接头。他一概说“不知道”。敌人说,只要说出红军游击队在什么地方,就把你放了;或要说出村子里同伙还有谁,就把你放了。他坚定地回答:“办不到。”

敌人把他抓去,他母亲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抓走。他被押出村外,押过了右江,押到了县城,后来又押到隆安。敌军的“扫荡”,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对他严加拷打。一路上,敌人逼着他供出红军游击队的行踪,让他脱离共产党,但被他一口回绝。行到隆安,敌人再次软硬兼施,说只要写份自白书,就可以把他放回去了。但他还是不愿意,大义凛然。到了隆安县城,在距离他家有40公里的地方,敌人把他押向刑场。不久前的隆安保卫战,他和他的战友们曾在这里与敌人血浴奋战,他深情地坚定地望着前方。他的奇六族兄也是在这场战斗中负伤后牺性的。那松涛阵阵吹来的风,似是牺牲战友的呼唤。对此,他镇定自如。面对凶恶的敌人,他毫无畏惧。就这样,他从容英勇就义了。这后来的事,是知情者告诉给他村子里的人:“他真是一条汉子!”

这位参加革命多年的志士倒下了,牺牲时年仅26岁。

志士走了,没有再能回来。尸骨也不知去向。他抛下年迈的母亲,抛下年轻的妻子,抛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幼女,坚定地走向远方!

他没有能再回来,他的鲜血洒在这片红土地上。他参加了革命,把身体都交给了共产党,交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他没有能再回来,但他的精神永驻。他牺牲的时候,那正是桃花含苞欲放的时节。人们看到了桃花,就似看到了先烈。那一年倒春寒,天特别冷,阴雨霏霏,唯有村前的水塘边长着几株硕大的桃树在露峥嵘。此时,冬天的桃树叶子早已落光,在寒风中风骨峥峥,但风骨犹存。落日下的桃树,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铮铮风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谁说他没有能再回来?他回来了!果然,没多久,阳春三月,桃花吐妍。桃花的娇美,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桃树的风骨,让人想起了先烈的精神。《题桃树》曰:“二月春风归雨天,碧桃花下咸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那是志士献身壮丽事业的真实写照。

桃性喜光,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映红在老区人民的心里。

新闻推荐

学校暖心送考,家长爱心陪伴,警方热心护送…… 考场内外 温情无处不在

7月7日,南宁三十三中的老师带领考生搭乘地铁赶考。南国早报记者黄婧摄又到一年高考时·送考花絮南国早报记者黄婧蒋晓梅刘...

隆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