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家训横幅 满载古人坚守 民国阳寿祺行书横幅赏鉴

玉林晚报 2019-12-01 06:54 大字

纵31.5厘米,横114厘米。纸本,行书,竖排文字,从右至左顺读,共900余字。内容既有修身齐家之言,又有养身读书之道,还有为官处世之学。落款“右节陈文恭公《五种遗规》。民国九年庚申淑清録于钦江道署”,下钤篆书红文方印“阳寿祺印”。民国阳寿祺行书横幅

作者

家训,亦称“家教”“家规”“宗范”等,是长辈对家人和子孙、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等。

在我国,家训的历史十分悠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为距今约三千年前的《保训》,内容是周文王对武王的教诫。之后,在先秦文献如《国语》《论语》中亦有不少训家教子的记载。

汉代以后,我国的家训著述逐渐增多,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作名篇。比较著名的有汉代刘邦的《手敕太子》、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刘清之的《戒子通录》,元代许鲁斋的《许鲁斋训子语》,明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清代陈宏谋的《五种遗规》、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

玉林市博物馆现收藏有一幅民国时期的家训横幅,横幅由一位身处巨大历史变革中的清末举子所书,全文皆节录自著名的家训名篇,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家训的一种认可和坚持,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横幅所钤篆书红文方印点出了作者名姓——阳寿祺。

阳寿祺,字淑清,广西临桂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举人(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有载)。曾先后任广西隆安县教谕、训导等职,民国元年改任隆安县知事(县长)。民国二十三年的《隆安县志》卷二官师表中记载“阳寿祺,临桂人,三十年任教谕,三十三年移补训导,光复后任县知事。”在隆安期间,阳寿祺还曾于民国二年(1913)与黄诚沅等人一同纂修了《隆安县志》六卷,方志中至今留有其所著的民国二年《隆安县志序》及《隆安兴学记》等文章。

书法落款“民国九年庚申淑清録于钦江道署”,钦江代指钦县(今钦州),“淑清”是作者的字,民国九年阳寿祺获任钦县知事(县长)一职,此作写于其官署驻地,故言“录于钦江道署”。

陈宏谋与《五种遗规》

横幅落款中提及“右节陈文恭公”,即是指清代名臣陈宏谋。

陈宏谋,原名弘谋,字汝咨,广西临桂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历任浙、滇、苏、陕、赣、鄂、豫、闽、甘、湘、两广等省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及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其不仅官运亨通、政绩卓著,治家亦得法有方,子孙连连中举及第,有“五代连科”之誉。

该书是陈宏谋编辑的家训著述,书中辑录了历代有关修身、治家、处世、居官、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和事迹,分为《养正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教女遗规》和《在官法戒录》五部分,故称为《五种遗规》。

此书对后世影响巨大,清光绪年间曾将之列为中学修身科教法的教本。曾国藩也对此书大为推崇,在给其弟的家书中曾言“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吾弟诚有志于此,须熟读《小学》及《五种遗规》。及至民国,新桂系对同是广西人的陈宏谋亦十分推崇,曾一度将此书作为当时广西公务人员的专修读本。

释文

横幅所书内容标识其节选自陈宏谋《五种遗规》,但考证全文却并非如此。

文中“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是立命。”“林退斋临终,子孙长跪请训。先生:‘无他言,若等只要学吃亏。从古英雄,只为不能吃亏,害了多少事。’”“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凡人言语之间多带笑者,其人必不正。凡做好人自大贤以下皆带两分愚字,至于忠臣、孝子、贞女、义士尤非乘巧人做得,盖至情之人一往独到,故私意世情不能入其胸中。”“予尝论朋友知已,若无些愚意,终到不得十分至处。人处家无数世亲戚,数世通家人往返,自是德薄福衰。”“能知足者必不能贫,能无求者天必不能贱,能外形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弥,能以身天下浚世者天不能绝。”“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徼悻之途,于此而丧祖宗家声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子不能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矣。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矣。”

以上皆节选自陈宏谋所著的《五种遗规》。

而“人常和悦,则心气冲和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心。真定粱公每谓人曰,日间办公事,晚间家居必寻可喜可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此真养身要诀。何文端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扣其术日,予乡村人无知,但生平只是欢喜,从不知忧恼,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夫至寒苦之人但能读考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其人德性亦必温和,行事绝不至颠倒。”“每见仕宦之家,其老者或退或故,其家索然者,其后无读书之人也。山有猛兽,藜霍为之不采。家有子弟,强暴为之改容。岂止掇青紫荣宗祊而已哉?予尝有言曰:‘读书者不贱,不专为场屋进退而言也。’”“养身之道一在谨嗜欲,一在慎饮食,一在慎忿怒,一在慎寒暑,一在慎烦劳,有一于此足以致病。”

以上则皆出自清代名臣张英所著的《聪训斋语》。

另外,“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出自南宋陆九渊的《象山语要》。“逆我者只须宁耐片时便到顺境”,原句应为“逆我者,只消宁省片时,便到顺境”,出自清觉罗乌尔通阿撰《居官日省录》。“心可逸不可劳,道可乐心不可忧”,原句应为“心可逸,形不可不劳;道可乐,身不可不忧”,出自宋林逋的《省心录》。“千般营运不如浅种深耕,死后披麻不如在生孝顺,结义他人不如周全骨肉,买命放生不如存心戒杀业,愿修行不如还了宿债,千般计较不如本分为人”,出自清朱潮远编《四本堂座右编》。

结语

一幅由清末举子书写的行书横幅,内容皆摘抄自著名的家训、箴言,从落款来看,没有受赠者,应该是作者写来自用的。

阳寿祺科举出身,但生逢乱世,仕途不顺,民国后任隆安县知事仅一年就去职他往,而在民国二十年任钦县知事后亦不到一年就由他人接替,其个人前途命运在世事变幻、王朝更替的历史旋涡中,始终在原地无力地挣扎、飘转。

此横幅写于阳寿祺在钦县任职之时,从其抄录的内容来看,养生、养性占据了极大的篇幅,而勤勉、奋进亦夹杂其间,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作者在巨大心理压力下的一种个人调适,此时抄录的传统家训不仅是他对人生、世事的一种情绪表达,同时也是他调整心态继续努力走下去的动力和支撑。

(于少波)

新闻推荐

徐绍川调研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时提出 打好“抓项目稳投资硬仗” 为广西经济发展做贡献

本报南宁讯(记者/蒋秋)10月2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绍川率队深入所联系的吴圩至隆安、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项目(以...

隆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