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娇:耕地保护战线上的群众贴心人
陈惠娇(着红衣者)顶着烈日在野外开展工作。 南宁市国土资源局供图
(上接A8版)
1989年,陈惠娇进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从乡镇国土所到县局股室,这一干就是近30年。征地拆迁是她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处处为失地农民着想,使她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2013年,隆安县启动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项目,首期征拆涉及农民429户2024人。陈惠娇认真调查被征地农民征地前、征地后人均耕地面积,审核安置人员是否符合条件,通过产业用地安置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动员部分年轻人到宝塔医药产业园就业,让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2004年到2005年,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在隆安与南宁市区交界的区域,征拆工作推进困难。原因是隆安县辖区范围内的征地补偿标准与南宁市区范围内的标准相比,明显要低很多,农民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为此,陈惠娇每天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不少农民给她吃“闭门羹”,她仍然三番五次登门。最终,陈惠娇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话语,让农民理解并认可了补偿标准,征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国家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是重中之重。这一重任也落在陈惠娇的肩上。有一次,该县雁江镇一名身患残疾的业主,租用了大片土地发展桑蚕产业。但养蚕的大棚,正好就建在基本农田上。陈惠娇赶到现场劝业主尽快自行拆除。出租土地给这名业主的农民将她团团围住,指责她是在“欺负残疾人”“故意不让他们致富”,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为防止事态恶化,陈惠娇先稳定村民情绪,冷静地把业主拉到一边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基本农田这条红线是绝对不能碰的,我们在致富的同时也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来,我查一查附近哪里可以建大棚。”经过她耐心解释,业主从一开始抵触,转变为主动配合工作。最终,这座本已被列入强制拆除计划的大棚,业主同意自行拆除。在陈惠娇的帮助下,业主重新选址,按程序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还有一次,一名业主在该县城厢镇小林村准备发展生猪养殖。陈惠娇发现业主选定的土地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立即提醒对方注意。业主随即重新选址,避免了至少两百万元的投资损失。
近几年,南宁市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细心的陈惠娇又注意到,过去设置的基本农田标志牌、界桩用砖石简单砌成,日晒雨淋不到三年往往就掉色、崩塌。为了能让这些设施更耐用,陈惠娇反复研究了多种方案,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工艺和制作方法。如基本农田保护界桩采用先制造模型、架设钢筋,再用水泥灌注的工序制作成型,表面的陶瓷标志按照设计的图形烧制而成。如今,隆安县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使用寿命都在10年以上。新型界桩和标志牌,还吸引了周边多个县、区前来考察学习。因她在本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的辛勤付出,成绩突出,隆安县国土资源局获得了原国土资源部和原农业部的通报表扬。
无论是土地征收还是耕地保护工作,时常面临群众误解。陈惠娇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她说,女性的优势是让人感觉比较柔和,能把对方的气势软化。在一些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她主动站出来协调,事态大多都会缓和。与此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更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在陈惠娇的同事眼中,她在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做群众的贴心人。比如在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时,她经常主动到项目现场,指导业主合理合法用地,避免误占耕地造成经济损失,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新闻推荐
本报隆安讯(记者/杨波通讯员/黄初艺)5月22日,2018年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在隆安县那桐镇开幕,游客...
隆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