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五里街 码头十三座
古镇五里街 码头十三座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镇五里街 码头十三座
鼓楼码头
塘坊码头是大圩最有名的码头
■刘裕卿文/摄
在大圩古镇长达五里沿江而建的街道上,包括塘坊码头在内,一共分布着十三座码头,比桂林市区的8座码头还多出5座,这恐怕在百里漓江沿岸的古镇里是绝无仅有的。这十三座码头,按照自西向东的水流方向,依次为寿隆寺码头、青帝庙码头、清真寺码头、社公码头、石矶码头、大码头、渡船码头、狮子码头、塘坊码头、五福码头、秦巨利码头、鼓楼码头、卖米码头。它们建筑形式、功用等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板路。
寺僧为便利开辟寿隆寺码头
寿隆寺码头,建于老圩街(今称生产上街、下街的合称)上。它以码头之上原建有一座寿隆寺而得名。这寿隆寺是古镇历史较早的寺庙,明代已有之。明朝中后期诗人俞安期,曾作一首五言诗,诗题叫《同张质卿由南溪历刘仙岩泛舟大圩,憩寿隆寺前大树下》,说明寿隆寺建造时间不晚于明代。明清时,芦田巡检司一度设在寿隆寺内,负责大圩的稽查事务。寺庙原有常住寺僧,为饮水、洗衣方便,开辟了这座码头。码头上原栽有参天大树,树林阴翳,树下立着一排高大厚实的功德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掉。1945年前后,寿隆寺改为临桂县立第一初级中学,码头成为广大师生生活的一部分。1958年,修建桂海铁路,寿隆寺被拆毁,学校搬迁至佛岗岭,码头并没因此而荒废,相反,2001年,码头附近的居民捐资扩宽了台基,修缮了码头。如今的寿隆寺码头更加宽敞了。
青帝庙码头紧挨寿隆寺码头,也建在老圩街上。与寿隆寺码头相似,以其所在地原先修建有一座青帝庙取名。起初为僧侣生活所使用。青帝庙毁于建国后五十年代,码头亦随之废弃。不过,青帝庙码头视野开阔,江面景色尽入眼底,秀气的毛洲岛近在咫尺,眺望不远的磨盘山,顿时会有“相看两不厌”的情愫从心底袅袅升起。
清真寺码头,这是一座回族同胞常使用的码头,距离青帝庙码头约800米,建在老圩街上。以其不远处的清真寺而得名。这座清真寺是大圩回民同胞礼拜祷告的主要场所,修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这里曾经先后创办过回民夜校、大圩清真寺小学和桂林成达师范第三实验小学。清真寺码头也就成了回族同胞、学校师生生活的一部分。
大宗物资集中在“大码头”上岸
清真寺码头往下便是社公码头和石矶码头。它们都建在地灵街临江处。
社公码头以其通往街面的巷道入口处原建有一座社公庙而取名“社公码头”。社公,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地神、土地爷爷,主管人间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神。社公码头地势较高,巷道很宽,江水深,过去端午节大圩赛龙舟,这里是终点。
石矶码头,位于社公码头下方约70米,因码头所在位置的江边有一大片浮出水面高低不平犬牙交错的岩石,每当漓江发大水时,江水冲刷岩石缝隙,发出汩汩的洪鸣声,当地居民称之为“石矶码头”。当然也有人称“石基”码头的,意思是说水中一大片浮石做了码头的基础。因为水中有岩石,常有地下较冷的泉水冒出,与流动的江水有着温差,形成对流的奇异现象。
石矶码头之下便是大码头和渡船码头。它们都建在隆安街上。隆安街在明清时属于繁华的街市,码头商业性质较为浓郁。
大码头,从字眼就感觉到它的气魄。这座码头的确有些不凡。它地处古镇八大街中段,所占河岸长,河面宽阔,水位较深,适合停泊各种船只,特别是大船停靠。旧时运送竹子木材等大宗物资的船集中在此泊船上岸。过去没有起重装置,全靠人力拖拉,因而台阶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槽痕。大码头曾经有一段时间不法分子扰乱市场,导致码头秩序混乱。为规范市场秩序,咸丰六年(1856年)孟夏月廿四团在码头入口处勒碑,发布“酌定码头挑货力钱告示碑”,明令各业遵循。此碑现在仍旧保存完好。
渡船码头,与大码头相距约50米,码头正对漓江北岸的毛洲岛、大江洲。旧时这两个地方的百姓来古镇赶圩或者办事,大都把船停靠在此,来往渡船的人多了,故取名“渡船码头”。码头巷道狭长幽深,地势较高,台阶多,都用青石料铺就而成。
狮子码头,现存兴隆街与隆安街之间的巷道之下。沿巷口向下,踏着平整长形的青石板,走过百十米地,就能看见码头全景和宽阔的江面。一条约三至四米宽八米长的石堤直接深入水中。码头两边各安放着一只石狮子,故称之“狮子码头”。
塘坊码头是古镇最有名气的码头
塘坊码头,是所有码头中保存最好的码头。它位于塘坊街(现民主街)中段。塘,古代水路驿站,每十里设一塘。桂林龙门村为一塘所在地,到大圩正好10里,故塘址设在今塘坊街,码头故名“塘坊码头”。走进码头深巷,两边遮天蔽日的木楼以及幽深的大青石,透出阵阵清凉。每层台阶都用大青石板砌成,块与块之间距离相仿,走在上面四平八稳的。这里距离古镇闹市近,因而成为古代官船停泊之地。1921年12月1日这天,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孙中山先生从大圩塘坊码头下船,到桂林组建北伐大本营,消息传出,大圩乡绅盛情邀请他为群众发表演说。孙中山先生欣然接受,在这座码头激情洋溢地发表了他的北伐演说。塘坊码头是大圩古镇最有名气的码头,当然不单单是孙中山来过,还因为它曾经做过官船驿站码头,而且更多的是这座码头是本地街民举行龙舟比赛前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安放龙头仪式的地方,素有“船停塘坊码头,旗插对面大江洲”之说,因而被大家所共知。
五福码头,位于塘坊码头下游约70米,码头得名于中国老百姓寄希望的“寿、富、康宁、好德、善终”,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大圩百姓对人生的美好追求。码头巷道狭长幽静,抬头紧看一线天。巷口墙上镶嵌着一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福巷道重修碑记”,真实记录了当时富商们关心支持大圩古镇公益事业的善举。
五福码头之后依次是秦巨利码头、鼓楼码头和卖米码头。这三座码头都修建在古镇最热闹的鼓楼街上。
秦巨利码头,最初称“钱三店码头”,后店铺易主,转给了清末民初从福恋村来大圩经商成为古镇二十四小家富商之一的秦巨利,当地街民遂称之为“秦巨利码头”。码头巷道狭长,坡度较为平缓。旧时只用于装卸一般生活用品。今荒废。
鼓楼码头,顾名思义,鼓楼街上的码头。不错的,码头最早时建有一道闸门,闸门上安放着一个大鼓,用以报时,故这条街叫“鼓楼街”,码头自然随街名而名之。鼓楼码头巷道在十三座码头当中最为宽阔,河堤修得最为齐整,视野十分开阔。鼓楼街是大圩古镇最繁华最热闹的街,清末民初大圩古镇“四大家”、“八中家”大多在鼓楼街开设店铺,他们装卸货物的船都停靠在码头上,附近乡村比如草坪、柘木等地百姓乘船来大圩赶圩,都会在这里上下船。现在它是游客通往毛洲岛的必经码头。
卖米码头,距离鼓楼码头不过百米,是十三个码头当中最后面的一个码头。因为过去巷道临街两端都是米行,附近村民来卖米的船都停泊在这里,故称“卖米码头”。此码头巷道较狭长,坡度平缓,巷道开口正对汉王庙,据老街坊说,过去东岸村来漓江参加龙舟比赛,都会在汉王庙前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穿过狭长的巷道登上停靠在卖米码头的龙船上,才开始划船。在巷道口的一堵墙上,倚靠着两方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桂林水利盐运分府出示的“严禁挑夫勒索客商和混挑货物晓瑜碑”,是后人研究大圩市场经济的一件历史物件。
大圩古镇的码头多,从一个侧面看出大圩作为桂北重要的农贸集市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湘桂古商道的终点和南下梧粤之地的起点,依托漓江水运,为大圩古镇了解外界打开了一扇方便门,使得它的商业文化长盛不衰延绵至今。
新闻推荐
医务人员为群众义诊,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农光任摄)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3月19日至25日,隆安县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
隆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