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名宋 ◎黄 鹏

南宁日报 2018-03-30 13:33 大字

从邕江民生码头溯流而上,38公里左右,就会来到左右江交汇的地方,这里自然景观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古迹迷人。民间习惯叫三江口。宋村就坐落在这里。

有关宋村,《广西通志》《南宁府志》和《邕宁县志》等史志记载很多。著名旅行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到过宋村考察,其《粵西游日记三》记载:“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四 鸡三鸣即放舟……又三里……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其直西逾小坳者,亦旧大滩道,盖南宁抵隆安,此其正道,以驿在宋村两江夹间,故迁而就之也……”

据传,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的宋伯满官任广西,在南宁府城学商和在扬美古镇娶妻生子,其“志好堪舆,欲求胜地肇启后人,寻至合江之阳,见山环水绕,虎踞龙盘,堪称胜境,焉是携妻带子,蔔筑于茲,开庄辟产,肇为乡里始”,宋村开村始祖宋伯满最早“卜筑”在现在皇坟岭脚南面的“牛粪巢”,由此建村,并以姓氏为村名,宋村应时而生。后因子孙众多,牛粪巢那地方地盘有限,所以后裔们到大鼓岭东面的左江边建设村落,到宋氏家族二世祖云馀、云敬、云渊、云溢的裔孙按左江流向分为四巷,坐西朝东而居,前有羊圈牛栏,后是祠堂学馆。嘉靖年间,经历思田之乱,“浮屠绝壁经残燹,井灶沿村见废墟”,两广巡抚王守仁指示“燹余破屋须先葺,雨后荒畬莫废耕”,为宋村种下大榕树。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后记载,宋村“聚落颇盛”。明末清初,有蔡、王、林和陆四个家族迁来以躲避战乱,居于宋村村背大鼓岭脚。接着,先是黄、劳两姓人家迁来坐西向东居于宋村村东原宋氏家族的羊圈牛栏地,后有始祖居于扬美的梁氏家族“第六代祖见宋村好阳居因又迁至宋村”,在村之东南坐南向北而居;再后来,从南宁城到三江口右江北岸大岭脚下居住的曾氏家族,迁来宋村坐西向东居于村之东南。到了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宋村发展成为近千人口的大村,地盘“左到乌江冲右到大王冲”,“上到岛冲下到白沙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宋村六大家族,大约22000平方米的村落,可谓繁华。目前,宋村尚存明清风格的老屋158座,座座青砖黛瓦、飞檐翘壁,透出古朴的气息,大多只是老人居住和红白喜事使用。古村落的北面和中间,掺杂有20多年来建筑的10多栋钢筋混凝土楼房。

宋村造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最高峰时有九个世居家族,目前有宋、黄、蔡、梁、曾和劳总共六个姓氏。近些年来,宋村户籍人口在1300人左右,常住人口700左右,人们大多在皇姑坟及其周边新建的楼房(约150栋)居住。

南宁的宋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物众多。如汉代的那城建筑遗址,西汉时期的小鼓岭汉墓,唐宋明清时期的古代交通要道邕西古道, 古邕州形象建筑之一镇江楼,北宋时期的军事设施火楼岭烽火台,明朝两广巡抚王守仁亲手种植的榕树,皇家陵园皇姑坟(史称兴陵)等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了宋村深厚的历史人文氛围和历史文化品质,彰显着宋村的历史地位。1988年12月,在宋村的小鼓岭(又名细鼓岭、细姑岭等)挖出部分青铜器、玉器和陶器。文物专家鉴定,这些器物可能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其年代属西汉时期。2009年10月底,南宁市文物普查队在宋村普查时发现汉代那城建筑遗址。整个那城遗址东西长约75米, 南北宽约67米,台地北面和东面右江环绕,西面、南面有一条宽约30米的沟壑环绕,疑似古时护城河。从遗址地表上采集到的标本分析,可确定为汉代建筑遗址。2012年10月24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宋村的镇江楼遗址、那廊宫及其周围和“那合”等多个地点,发现了旧打击石器、贝丘遗物、大石铲残片、夹砂印纹陶、商朝至汉代的灰质印纹陶残片等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各种物品。而关于兴陵,清代乾隆《南宁府志》、民国二十六年《邕宁县志》等史书记载:“兴陵,在县西合江镇宋村,葬桂王妃(永历帝的父亲朱常瀛的妻子,先为妃子,后扶为正室),永历五年(1651年)夏四月戊午,太后王氏崩于田州,五月葬南宁,上尊谥日孝正皇太后”;传为永历五年(1651年)四月,永历帝的嫡母皇太后王氏在广西田州病故,宫室扶柩顺水而下,永历帝在老王宫村外靠右江一带建立行宫,到对河的宋村建兴陵安葬皇太后王氏。2004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其为南宁市重要文物点。

事实上,古村的真正价值,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历史、是文化。

南宁宋村,其历史价值多大?其文化价值多少?

这需要认真仔细地鉴别和辨识,然后以科学的态度对之。

新闻推荐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共谋破解深贫之策 王小东等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复)察实情、扶真贫、出实招,开春伊始市委就将脱贫攻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3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等市领导深入马山、上林、隆安三县实地调研,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

隆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