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晚餐
本报记者 张日芳
2月11日下午5时,贵港市“平安春运”爱心驿站艺体高中服务点,一个要回隆安的大姐骑着摩托车离开10多分钟后,来了两个骑自行车返乡的小伙子。他们进入服务点后,自然地坐在火盆旁,搓了搓手。几名志愿者张罗着倒姜糖水、加柴火等。
两小伙分别叫李运高、韦兴高,于8日一早从广东东莞石排出发,骑行563公里后到达这里,将分别回到南宁市横县云表和那阳。“在梧州碰到下雨,衣服有点脏了,今天骑了100公里,不算远。”小韦说,回到贵港,感觉就到家了,他们打算在贵港市区住下,第二天逛逛贵港园博园再回家。
当天,记者与几名志愿者值守夜班。小韦和小李,是当天服务点接待的最后两名返乡人员。一番歇息后,他们继续前行。天快黑了,记者看了看几个躺在地上的麻袋,估计当晚没有木炭可用了,便和志愿者邓际城前往几公里处的大圩镇圩市购买,想到几个人的晚餐,顺手买回些菜。
简陋的服务棚旁,学生志愿者朱家飞支起一口大锅,记者炒菜,阿城接灯管,另三名学生志愿者甘锐、吴剑芳、李小菲围在不远处的火堆旁听音乐。记者望过去,突然一阵感动,这情景多像兄弟姐妹啊,大的在忙乱,小的在等吃!
一会儿,瘦肉炒蒜、烧鸭、青菜等一一上桌。阿城习惯性地喊:“快来,天气冷,等下菜冻了”。几个“小的”笑眯眯地拢过来,没坐好便开始夹菜,一脸满足。而小朱,还在那边翻炒他拿手的鸡蛋炒饭。
十几米开外的南梧公路上,夜幕下大小车辆呼啸而过。醒目的红色服务棚,时刻准备迎接返乡人的到来。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留意是否有返乡人要进来。阿城说:“每年临近年关,我和志愿者们一起满心欢喜在这路边搭棚、烧水、煮粥,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一个“等”字,好有味道。
十年前,贵港市开始设立服务点,为广大外出务工返乡过年的“摩托大军”提供服务。八年前,在佳乐广告公司工作的阿城开始加入平安春运的志愿服务队伍,历年来从不落下。“最初只有开水和火盆,后来有饮料、姜糖水、白粥,再后来有肉粥、休息区、车辆维修区、充电区,去年我妈妈告诉我加点香菇进肉粥会更好,因此又有了香菇肉粥,每天六点左右我就来到,开始煮粥。”一个男孩,如此细致,实是暖心!
吃饭聊天间,记者还了解到,服务点得到公安、交通、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的合力支持,早几年的休息区是敞开的,现在有了封闭式的休息室,还有烘干衣物的设备,总之都是想办法方便骑车回来的各地朋友。
一般情况下,广西多个同质服务点每天服务时间为早上七点至下午五点。而从去年开始,贵港服务点增加夜间值守服务,阿城和小朱正好两年来都值夜班。他们告诉记者,去年较冷,每天晚上都有返乡人进点休息到天亮才走,今年比去年的少,可能一方面因天气不算太冷,另外“摩托大军”人数也明显减少,部分返乡人员坐高铁了。虽然可能守一夜都没有人进来,但他们坚守岗位,只要有人进来,就有茶水递到手,有东西吃,想休息时得到妥善的安排。去年,有一家四口凌晨一点多来到,开车的男子只喝了半杯姜糖水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太累了,如不休息我们不放心他再开车走,他的家人也在这里休息了三个多小时,离开前一家人向我们鞠躬,我们也很感动。”小朱说。
记者嚼了一块萝卜干:“香,也很脆。谁炒的?”“交通局的大叔炒的。”小朱说:“昨晚有个进来歇息的大哥也说好吃。”原来,2月10日傍晚7点多,一个名叫“小小”的返乡人员进入服务点,留守值夜的志愿者邀其共进晚餐,他没有推辞。大家吃得非常开心,而“菜谱”,就是猪肉、白菜和这盆萝卜干。
“嘀”的一声,阿城给一个朋友发出微信:老朋友,听说你念着我?原来,几天前,有个老朋友进来歇息,他是来宾市武宣县通挽乡分岭村人,每年路过贵港都进入服务点,每次都见阿城,今年却没看到,离开前问其他志愿者阿城去哪里了。“一个路过的朋友这样挂着我们,真的是说不出的感动。我们建有一个回家微信群,所以,也想和他说说话。”阿城说。
夜风嗖嗖,越来越冷,小甘、小吴和小李离开餐桌,去围另一堆火了。小朱收拾碗筷后忙着烧水,以备他们冲凉取用。记者往火盆加了几根炭条,又到路边看了看返乡人回来的方向:今晚会有人进来吗?
阿城整理着充电区的排线,我们就这样在那静静地守候。这顿风中的晚餐,虽夹风沙,但温馨而幸福!
新闻推荐
交警严查重点车辆。(赵晨理摄)1月24日,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和要求,隆安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依托那桐执法检查站严查“两客一危一货”车辆,全力做好2018春运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检查中,民警采取定点执勤...
隆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