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忠诚履职护航平安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奋力开创新时代交通管理新局面

南宁晚报 2019-09-30 06:48 大字

交警风雨无阻、通宵达旦开展查处酒驾、飙车等专项行动南宁城市交通有序、畅通、安全、文明

■本报记者 周志英 通讯员 黄东玲

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交警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70万辆(其中汽车59万辆、摩托车11万辆),机动车驾驶人130多万人;截至本月2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07万余辆(其中汽车170万辆、摩托车37万辆),电动自行车达339万余辆。

面对城市化、机动化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把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路面管控智慧化、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作为践行为民初心、担当时代使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诚履职,顽强拼搏,打造了有序、畅通、安全、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不断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更上新台阶,满足广大群众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

今年是南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纳入了政府工程。南宁市交警部门按照“管理标准精细化、工作落实精细化、监督检查精细化、问责问效精细化、考评工作精确化、执勤执法精细化”的总体要求进行逐项攻坚,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变。

推动立法破解管理难题。在2018年出台《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推动《南宁市停车场管理条例》和《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起草制定。同时,制定出台了《南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通告》(新),对客货运车辆、摩托车通行区域范围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交通组织。

因情施策科学调整勤务。坚持抓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秩序率“三位一体”勤务制度,在警队全面推行“阶梯式勤务”和“铁骑勤务”,提升城市交通动态管控能力和水平;在城市核心区持续开展“夜间勤务”,风雨无阻、通宵达旦开展查处酒驾、醉驾、飙车、飙声专项行动,夜间飙车竞速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基本杜绝;创新推出“地空联动勤务”,通过无人机和铁骑相互配合,快速精准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南宁东站片区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创新思路整治堵点乱点。今年以来,全面排查交通堵点乱点90余处,通过大胆创新,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对医院、火车站、立交匝道等车辆密集路段,结合实际采取施划标线、单向分流等方式,部分医院如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门前路口还创新推出“代客泊车”“电瓶车接驳”等措施,进一步改善路口路段交通通行秩序,收到良好效果。

久久为功持续整治交通乱象。结合区厅、总队部署开展的“霹雳行动”“飓风行动”,以围绕服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16届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为主线,从年初起就持续开展重点车辆专项整治,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81%。

全面推行交通违法有奖举报制度。自去年12月1日启动《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以来,共受理群众有效举报交通违法2.4万起。

路面管控智慧化、科技化

在路面管控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路面管控更加智慧化和科技化。

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加强与百度、高德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依托专业人才大力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通管理实战创新,实现了由“人力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型升级。

合成作战,精准打击重点违法。一是建立了大数据研判平台,实现对假牌套牌、报废、逃逸、“老赖”车辆和毒驾、失驾人员的精准查控。今年1—9月份,南宁市交警部门共查处失驾交通违法行为710起、汽车假牌套牌175起、报废车上路行驶362辆。二是动态管控,重大活动安保智慧化。大力推行智慧安保策略,围绕每年如期举办的东博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综合运用智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以及全息指挥调度平台,利用视频实时回传、行驶路径抽象图等技术,对警卫车队全程监控、准确指挥、灵活调度,确保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精益求精,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化。对全市359个路口交通信号配时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在民族大道、昆仑大道等11条道路实施“绿波带”控制,极大缩短通行时间;与高德、百度、腾讯公司合作,启用全国首个交通运行评价AI“明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时信息发布,科学诱导交通。今年1—8月份,南宁市全天交通拥堵指数为1.44,在车辆保有量大幅增长和市区大范围施工的双重压力下实现了交通高峰期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2%,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五。

警情指挥标准化、扁平化。着力构建“情、指、勤、督”一体化现代勤务机制,全面发挥各级指挥中心战斗力生成龙头作用,以扁平化指挥显著提升交通勤务效能。首先是强化情报引领。建立了大数据研判中心,组建情报研判专班,全面整合归集驾驶人、机动车、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16个大类别93个小类别的信息数据,每日收集汇总信息数据量达到PB级。其次是精准指挥调度。在支队指挥中心和中心城区大队指挥分中心建成了“集成全部资源、实时动态呈现、预测预知预警”的指挥平台,对各种交通要素实时监测、研判,对警情实时预警,实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再次是支撑勤务创新。通过做精做专基层大队指挥分中心,为基层大队优化交通勤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是全程跟踪监督。在支队、大队两级指挥中心均对各类交通警情的“接收”“到达现场”“处理完成”三个环节设置超时预警机制,为加强勤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群众办事便捷化,放管服改革深度化

南宁市交警部门在便民服务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2018年11月起,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20项措施,今年6月再推10项便民措施并于本月10日相继落实落地。南宁市与实际结合,在科技应用上做文章,在流程优化上下功夫,在便民服务上用真情,以便捷的交管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今年5月1日起,在车管所推出了全市首个24小时公安交管自助便民服务平台,市民凭身份证即可办理38项公安业务。二是充分发挥城区二手车市场、汽车销售企业、机动车检验机构等社会资源优势,全力拓展车管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共有19个综合工作站、10个电动自行车登记站、86家带牌销售的4S店,6个抵押、解押服务站,28个警邮服务点、30个警保服务点、3个“警保农邮”服务网点、92台车管自助服务终端,17个轻微交通事故快速理赔点,实现市区3公里范围内、农村无需到县城即可办理交管业务。三是率先推出“警保农邮”服务机制,在青秀区刘圩镇和横县校椅镇试点设置联合服务网点,采取通过手机APP线上办理、三农服务站和村委会定点受理,交通安全劝导员和协保员上门服务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有效解决了在农村地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依托南宁交警官方公众号开发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推出拖车查询、一键挪车、证照电子信息、交通违法缴费、交通设施报障、交通违法举报、电动车上牌网上预约等11项服务。五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举办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借乘国家加快建设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东风,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设临时入境车辆人员牌证服务专场,在南宁市民中心和车辆管理所(本部)开设临时入境车辆人员牌证业务办理固定网点,同步开通警邮专线提供上门服务,切实便利临时入境车辆人员出行。据统计,目前南宁交警各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230万,累计提供各类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

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于宏 李南 摄

新闻推荐

国内外特色产品亮相东博会,看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 过把瘾体验高科技 叹杯茶寻觅好商机

观众体验不用掏手机就能通过地铁闸机的全态识别设备与智能机器人对弈五子棋别有乐趣▼▲波兰钢琴大师现场演奏肖邦钢琴...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