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 攻克贫困壁垒

南宁日报 2019-08-27 08:47 大字

本报记者胡光磊通讯员张林忠谢吕容

8月底,正是大青枣开花的时节,清晨6点多,横县马山镇罗板村10多位村民就来到大青枣种植基地,有条不紊地用棒锄打鼠、喷药除草、剪掉树上多余的枝丫……这些工作已经开展一周了,参加务工的农户每天可以获得 200元收入。

这个大青枣种植基地,是罗板村300亩果园立体种养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也是罗板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更是驻村第一书记周祥国为攻克贫困壁垒打的一手“好拳”。

罗板村是横县最偏远的村落之一,辖5个自然屯,有1043户40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490人。要想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村里产业和农户收入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周祥国来到罗板村时已经是2018年4月了,罗板村本身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这让他很伤神。

为找到帮助贫困户快速、高效、长效产业脱贫的路子,到村后两个月,周祥国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积极和村“两委”沟通,制定长期工作计划。“罗板村地处偏远,多山地,种植和养殖是比较有利的。”有了这样的思路,周祥国决定寻找企业合作,共同发展扶贫产业。

听说罗板村的村民张天银经营着一家公司,有着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周祥国很快便找到了合作的目标:“与其在外寻找合作伙伴,不如好好利用本村资源。”于是,他和村干多次找到张天银商讨,希望能发动他回乡建设。

“作为罗板村的一分子,我愿意出这份力。”面对家乡的召唤,张天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于是,他卖掉了在南宁的酒店,出资25万元和村委合作发展旱鸭养殖产业和大青枣种植产业。

罗板村集体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南宁市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有了资金注入,该村实行村委为主体,“公司+村民合作社”的运行模式,由企业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经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的方式,在集体产业中获得收益。

谢锡耿是大青枣种植基地的管理员之一,每月有2600元的收入,而有些农户涉及土地流转,租金+分红+就业收入每月能够获得4000—6000元不等。

除大青枣种植基地外,旱鸭养殖基地也是罗板村集体产业的一部分。旱鸭养殖基地在2018年建成,2019年1月,基地第一批旱鸭出栏,销售额超过27万元,盈利3.5万元。5月中旬出栏11597羽,销售额高达43万元,盈利7.3万元,提前超额完成集体经济3万元/年的目标。

今年,罗板村集体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还吸引来了广西丰羽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该公司希望与罗板村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吴茱萸种植项目。近段时间,周祥国忙着与农户讨论吴茱萸种植土地流转问题,他坐上摩托车,跟着农户到山里勘察土地,希望能尽快让项目落地。

对于即将投入发展的吴茱萸种植产业,周祥国充满信心,“我们引进的吴茱萸种植产业项目,几年后的经济效益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不仅能增加村民收入,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村里各方面发展。”他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308人免费筛查,90人可免费手术 中国移动爱“心”行动为广西贫困先心病儿童带来新希望

家长在为孩子做先心病筛查登记本报记者赖有光摄医生在为儿童做先心病筛查昨日,在南宁市救助管理站举办了一场温暖人心的活...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