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讲述投资理财遭遇 消费返利网站人间蒸发物业公司拖欠融资本息
“共享影视”极力推广下线会员。 手机截图
投资理财那些“坑”之现象篇
编者按
非法集资是一种欺骗性强、涉及面广的犯罪活动,其社会危害性和破坏性远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犯罪严重。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投资者往往在事发后才追悔莫及。媒体作为见证者,一方面哀其不幸,但更希望通过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本报今日推出“投资理财那些坑”系列报道,为您梳理投资理财陷阱,并邀请专家和法律人士剖析并支招,敬请关注。
南国早报记者巫碧燕
近期,南国早报陆续接到多起关于投资理财的求助电话,这些求助者投资理财的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把钱投到民间机构,有的投到“消费返利”网站,不过结局很相似:连投进去的本金都要不回来了。一起来看看,求助者到底遭遇了什么。
1推广账号有返利?
“群主诱导大家消费充值后就把平台关闭,并把大家踢出群。我一个人就损失了1.8万元,请记者帮帮忙。”这是5月上旬一条来自横县的求助信息。
发送信息的梁女士说,3月18日,她通过广东一名网友介绍,下载了一款名为“共享影视”的App,参与消费返利活动。该平台宣称,投资者只需充值69元开通VIP,就可以每天返现2元,共返现60元,相当于只花9元就可以看一年的各大主流影视平台的VIP电影。
与此同时,平台还鼓励每个主账号发展子账号,主账号和子账号都可以获得上述的60元返现,前者还能通过后者额外获得30元的返现。投资者通过首次充值的二维码,可以申请无数个子账号,“动动手指就能赚钱”。
梁女士觉得有利可图,便拼命地注册子账号。她先后注册了490个子账号,投入约3万元,获得返现1.2万元。4月23日,该平台突然关闭,她余下的1.8万元打了水漂。
据梁女士介绍,她所在的维权微信群里,群友来自全国各地,广西也有不少,每个人砸进去的钱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该平台关闭前,会员数量有142万个,涉及的金额达数千万元。目前,有些地方的警方已立案。
对此,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消费返利网站是非法集资的高发领域,这类网站打着“购物=储蓄”等旗号,宣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分批次返还购物款,以吸引公众投入资金;一些返利网站还将返利金额与参与人邀请参加的人数挂钩,成为发展下线会员式的类传销平台。这种运作模式难以长期维持,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人将面临严重损失。
2预存资金可抵消物业费?
4月中旬,南宁市民风轻(化名)致电本报称,她是青秀区某小区的业主,去年初,她与小区物管签订了一份服务协议。协议约定,她投入40万元,一年后对方偿还本金及利息共43.3万元。可一年多过去了,她一分钱也没拿到。
4月19日,记者来到该小区时,5名业主正向物管讨说法。这5名业主共投入121万元,他们的本金和利息均遭拖欠。据介绍,该物业公司在其服务的南宁多个小区都推广了这一“投资项目”。
业主王女士说:“我观察了他们两年,没有发现问题,所以2018年5月就投了20万元。当年5月到8月还能收到利息,但之后就没有收到过。”
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该物业公司的经营范围与金融无关。4月23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这是一个预存抵消物业费的项目,“广西分公司是项目的担保方,他们已把债务转到自己名下。分公司正和新股东谈判,待新资金注入后,有望在5月上旬向业主兑现协议里的承诺”。
5月15日,经过追讨,风轻已收到物业公司转来的23.3万元,对方尚拖欠20万元。另有个别业主也收到部分本金和利息。风轻说,拿不回所有的钱,她寝食难安。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前,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公司的经营范围,“大部分非法集资的公司都有超范围经营情况”。
3非法集资案近年频发
5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记者获悉,近一年来,南宁市公安局经侦部门破获的各类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达16.7亿多元。
本报曾报道多起投资平台跑路的新闻。例如,去年8月5日,桂林一投资公司南宁分公司的老板疑似卷款跑路,该公司不仅卷走投资者的本金,公司员工还被拖欠工资;今年1月13日,涉嫌非法集资的网逃人员谭某在南宁被受害人捉住,谭某曾伙同他人向数百人借款,并承诺高额分红,涉案金额2.5亿元。
记者从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发案区域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涉及的领域逐步扩散,并呈现“下乡进村”趋势。另外,非法集资具有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化、操作职业化等特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通讯员陈立生)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横县甜玉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已顺利通过自治区级专家审定...
横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