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我与父母的保健品争夺战”系列报道引发热议 善用方法与父母沟通盼部门加强保健品监管

南国早报 2019-03-19 16:18 大字

南国早报记者陆旺实习生潘思琴

连日来,本报刊发了“我与父母的保健品争夺战”系列报道,关注一些保健品公司打着养生的名义,夸大保健品疗效,诱导中老年消费者高价购买保健品,甚至耽误病人治病等行为,子女为此头疼不已。有关经历及故事引发了读者、网友的共鸣与热议。3月18日,记者梳理了部分网友的观点,让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网友:家里老人不听劝

本报刊登了《患者痴迷保健品放弃吃药酿悲剧》和《她已经没有办法阻止母亲“养生”》报道后,多名网友表示他们家里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公司以开讲座、上养生课等方式给老人洗脑,让老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甚至欺骗老人,家人对此很无奈。

网友“豆子”说,一些公司骗家里老人上课,买几万块的保健床垫、保健品,老人像着魔一样,家人劝也劝不了,老人还因此和家人吵架。

网友“奎地”表示,自己母亲一天到晚买一堆高价的“三无”保健品回来,每天准时去排队“实习”,只能用一声“唉”来表示自己的无奈。

网友“小雪说”说,老人容易被骗,父亲曾经被骗了两万多元,还是被以前的同事骗的。让父亲别乱买东西,父亲却不信。

支招:子女善用方法与父母沟通

如何避免家人上当受骗?有网友提出要多关心父母,避免与父母进行争吵,要多跟父母沟通,善用方法。

网友“鸣珂江”指出,有什么话最好找卖药人,别同父母争吵,争吵容易伤害父母子女间的感情。跟父母一同去找卖药人,问清楚厂家位置、老板是谁、药用价值、药效如何,有多详细问多详细,能当面揭穿谎言最好,因为“骗人的不是父母,是骗子”。

网友“不考完专八不逛街”说,他力劝家人不要贸然买保健品,有不懂的要多咨询家中的年轻人,年轻人要积极核查。

不少网友提醒大家,了解保健品用途后,如发现不良商家虚假、夸大宣传甚至诈骗,取证后可直接与商家理论,或反映到相关部门,一致对外而不是伤害家里人的感情。

呼吁:

加大打击力度,构建有效监督体系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也期盼相关部门应该对保健品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取缔非法商家,严惩打着听养生课等名义、诱骗中老年消费者购买“三无”保健品的不法行为。

网友“林海天涯”和“追梦”说,一些公司利用其他行业耳熟能详的观点,偷换概念、篡改用途,打着保健品的旗号欺骗消费者,相关部门应该打击黑心商家。

网友“广西横县尹大俭”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去做好市场产品驱劣存良的工作,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网友“随感”感叹,不出事不知道,一出事吓一跳,原来潜伏在市场上的这类害人东西那么多!可以好好查查,该追究的追究。

如何更好地管理保健品市场?网友提出应该形成政府部门、媒体、行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让打着养生名义非法销售保健品的现象远离消费者的生活。

新闻推荐

节日效应慢慢减淡 春季水果价格亲民

通讯员黄金莹记者韦安随着节日效应慢慢减淡,多数农产品价格和销量均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旧貌换新颜,冬季水果蜜橙、柚子等逐...

横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