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园补强“造血”功能
帮扶干部(中)到扶贫桑蚕产业园开展工作。 (韦立锋 摄)
本报记者何任朗通讯员韦立锋
“我们在产业园工作有工资,加上扶贫入股分红,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近日,横县陶圩镇杨梅村大垌屯的贫困户周庆伦拿着自己的4480元分红眉开眼笑。今年和他一起享受分红的还有30多名贫困户。
陶圩镇杨梅村肉鸡养殖扶贫示范园只是横县大力推进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横县在全县56个贫困村中启动建设31个产业园(2019年再建设剩下的25个),一年来,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31个产业园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吸引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扶贫产业园。
补强“造血”功能
增加群众收入
近日,记者在横县南乡镇大沙村委桑蚕产业示范园看到,虽然产业园的养育培训办公大楼还在建设中,但不影响大沙村的贫困户韦厚新到产业园务工。“产业园的养育培训办公大楼正在建设,我来帮工每天有近100元的收入。我家已经流转了一部分土地给产业园,每亩的租金收入为每年700元。”韦厚新说,待明年产业园正式建成,她不仅有务工收入,还可以借机提高养蚕技术,靠卖蚕茧得到更多的收入。
大沙村委桑蚕产业示范园按“龙头企业+贫困村(基地)+贫困户(农户)”模式进行运作,租赁流转土地520亩,每年按700元/亩一次性付租金给农户。大沙村村民合作社投资100万元,按保底增值模式,保证贫困村集体分红10万元以上,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
贫困户及村民到产业园务工可得到报酬,保证了农民增收。还设置固定岗位50个以上吸收部分贫困户进入基地参与养蚕和桑园管理,真正实现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土地租赁流转租金收入、村集体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在横县,不仅大沙村委桑蚕产业示范园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全县31个扶贫产业园也正在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做强集体经济
突破脱贫瓶颈
今年国庆节前夕,陶圩镇杨梅村肉鸡养殖扶贫示范园的第一批6万羽肉鸡出售完毕,杨梅村取得了8万元的集体收入,超额实现今年脱贫摘帽贫困村集体收入3万元的目标。
在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十一有”指标中,“有集体经济收入”是该县不少贫困村最难突破的瓶颈。在全县31个产业园中,陶圩镇杨梅村率先破冰,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
“我们围绕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扶贫产业,进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是扶贫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思路。”横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陆世杰说,从今年3月起横县为全县17个乡镇56个贫困村“量身定制”扶贫新模式,共建设31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2019年再建设25个),包括肉鸭、澳寒羊、田螺等14个养殖项目,三红蜜柚、吴茱萸、百香果等15个种植项目及2个桑蚕种养项目,投资约1650万元。这些产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后将使贫困村搭上脱贫快车,走上致富之路。
共建扶贫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为有效破解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效益低,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能力弱的瓶颈,该县以扶贫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全县“造血”扶贫动能,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该县以精准扶持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村民合作社+农户”“创业带头人+村民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先后在31个贫困村建成种植扶贫示范园。
目前,该县莲塘镇山柏村六旺柠檬种植扶贫示范园、六景镇陇西村吴茱萸种植扶贫示范园、马山乡西竹村百香果种植扶贫示范园、石塘镇瑶埠村桂红蜜柚种植扶贫示范园、镇龙乡那旭村百香果种植扶贫示范园等扶贫产业园已获得早期收益,并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光磊通讯员唐承福)近日,一辆载着15名贫困患者的大巴车停稳在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有序地将患者一一搀扶...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