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成真 蛙稻共生收入增

南宁日报 2018-08-24 02:37 大字

▲水稻—禾花鱼生态种养模式。?身高2米的巨型稻。

(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阮晓莹

“禾下乘凉再也不是梦了,你看巨型稻第二造已经长到2米高,这段时间雨水多,再过段时间才能抽穗,抽穗后高度还能长,等收割后我们田里养的青蛙也能大量上市。”蛙稻共生,稻花香里蛙声一片,在横县百合镇大炉村,广西巨稻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管张顺华看着眼前这片比人高的“水稻森林”,喜滋滋地盘算着收成。

近年来,南宁市把“稻+”种养作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多种立体化种养模式实现稳粮提质增效,真正实现富了农民,绿了农产品,美了乡村。

水稻新品 立体套养环保高产

在横县百合镇大炉村占地51.66亩的“巨型稻+青蛙”立体种植基地里,大部分水稻已经收割,剩余8亩水稻预计9月收成。尽管连日来暴雨不断,但水稻在风雨中屹立不倒,高约2米的稻秆枝叶繁茂,粗壮的稻秆直径达1厘米,沉甸甸的稻穗圆润饱满。水稻下方,每一亩稻田用塑料网隔开,不时可见青蛙蹦出水面。

张顺华告诉记者,巨型稻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去年10月正式发布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今年4月种下的第一批巨型稻测产结果是:巨型稻每一穗的稻谷颗粒较大,每穗可达350—480粒,一株水稻可结穗1公斤以上,亩产高达800公斤。而普通水稻每穗250粒,亩产约500公斤。

广西巨稻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员工莫忠好平时负责田间管理,“巨型稻样子长得和普通水稻不一样,田间管理也不一样,我们不喷农药也不下肥料。”

如此绿色生态的管理方式如何实现丰产?那就要靠田间小卫士——青蛙。据了解,巨型稻立体种养模式运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共存规律,借助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叶茂、冠层高等特点,为稻田套养的青蛙和泥鳅提供保护的屏障,让它们获得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而青蛙扮演着 “小卫士”的角色,负责捕捉害虫,减少虫害的发生。同时,青蛙和泥鳅排出的粪便也为巨型稻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在这一模式下,稻谷在没有喷农药、施肥的情况下产量提升了,青蛙和泥鳅的存活率提高了,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环保又高效。

这些“小卫士”还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张顺华介绍,基地所生产的稻米将打造成无公害精品大米,推向中高端市场。随着水稻收割,青蛙也陆续上市,最近基地卖出50公斤青蛙,每公斤售价40元。

“稻+”模式三产融合富农惠农

临近中元节,宾阳县古辣镇“稻鸭共作”水稻种植基地里,众乐生态农场技术人员在稻田里正忙着抓鸭子,“‘稻鸭共作\’模式种出的稻米根本不愁卖,稻田鸭也早被预订出去了!”基地负责人韦中胜说。韦中胜算了笔明细账:1亩水稻能产325公斤稻谷,按照70%的精米计算能产227.5公斤大米,1亩稻田产值2730—4550元;每亩田放养鸭子30只,每只销价120—150元,每亩产值3600—4500元。“这样算下来,稻田鸭+稻鸭大米,每亩产值约6330—9050元,2亩地就能入‘万金\’了。”韦中胜说。

在当地,水稻综合种养不仅仅体现在卖产品上,延长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宾阳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里,万顷水稻在丰收的季节稻花飘香,更多的人到这里是来欣赏稻田艺术,体验稻田画的魅力。

“国外有‘麦田怪圈\’,宾阳有‘稻田艺术\’。我们在稻田里用水稻作画,每到古辣稻田艺术节,这里的游客很多。” 宾阳县大陆村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韦伟介绍,他家原有近6亩稻田,开展“稻+”生态种养后,又流转了同村村民的6亩土地,现在他家通过水稻种植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我们村依靠乡村游,去年村集体收入有30多万元。”韦伟说。

多点开花 稳粮提质增产增效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农村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水稻种植“增产不增收”的难题。面对粮食生产新形势,市农委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同时,与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科研单位一起协作,迎难而上、创新实践,通过发展“稻+”种养结合模式,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记者从南宁市农技推广站了解到,目前南宁市稻田综合种养业已经多点开花,在宾阳县、横县、隆安县、武鸣区等地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有稻鱼、稻蛙、稻鸭、稻虾以及旱稻—柑橘等模式,通过综合种养,提高了土地效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更实现了稳粮的目标。” 市农技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南宁市农业部门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全产业链建设,“稻田综合种养业不是单纯的养殖业,当种养面积、产量规模上来了以后,一定要走全产业链的路子,把二、三产融合进去,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宁市在指导稻田综合种养业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指导各地发展与稻田综合种养有关的旅游观光业和加工流通业,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乡村振兴的目标。

新闻推荐

横县罗凤村村民诚实守信的民风引来央视等媒体关注 “无人售菜菜市”成景点引来众多游客

▲莫大姐挑好菜后主动投币到菜农的钱筐里▲在无人售卖的菜摊上,菜农标着每把青菜2元■本报记者韦薇文/图在南宁市横县百合...

横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