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试种巨型稻喜获丰收今年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

南国今报 2018-08-20 16:39 大字

今报南宁讯(记者杨波)禾下乘凉,蛙稻共生,稻花香里蛙声一片。早稻丰收时节,中科院在全国试种的首批巨型稻项目在横县基地喜获丰收,今年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稻田养殖的青蛙也随之上市。

8月17日,在横县百合镇占地51.66亩的“巨型稻+青蛙”立体种植基地里,大部分水稻已经收割,剩余8亩水稻预计9月收成。尽管连日来暴雨不断,水稻在风雨中屹立不倒,高约2米的稻秆枝叶繁茂,粗壮的稻秆直径达1厘米,沉甸甸的稻穗圆润饱满。水稻下方,每一亩稻田都用塑料网隔开,不时可见青蛙蹦出水面。

据介绍,巨型稻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去年10月正式发布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据测算,巨型稻每一穗的稻谷颗粒较大,每穗可达350~480粒,一株水稻可结穗1公斤以上,亩产可高达800公斤。而普通水稻每穗250粒,亩产约500公斤。

稻蛙共生的试种项目对气候、土壤环境、水质、水源都有较高的要求,横县基地具有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地平整、交通便利等优越条件,水稻成熟期领先国内18个试种基地。今年4月,该基地每亩投放10万只蝌蚪,等蝌蚪发育到长腿阶段便开始插秧。养殖青蛙水质要好,水系流动,因此基地的稻田里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青蛙帮水稻捉虫,青蛙粪便又可以为水稻增肥,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环保无公害。据悉,今年该基地首次试种,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预计明年可达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所生产的稻米将打造成无公害精品大米,推向中高端市场。

新闻推荐

中药材成农民增收新法宝

陇西村村民采摘茶辣。(李秋颖摄)本报讯(记者朱新韬通讯员李秋颖)三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在横县六景镇陇西村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

横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