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亭子(上)

南宁日报 2018-06-01 06:30 大字

月升。 陈卓凡 摄

邕江如练,长空一舞,便将南宁城市划分成南北。亭子屹于南岸。亭子名字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公元1052年,侬智高起兵反宋,攻破邕州(今南宁市),自立大南国。宋仁宗派名将狄青率兵南征,当来到邕江南岸时,狄青发现此地依山傍水,与邕州府仅一江之隔,水陆交通方便,便传令“停止前进”(也有说是行军疲惫,狄青传令部队在此处停止前进,就地休息)。之后,这军队“停止”处的名字慢慢流传开来,后人就以此起名为亭子,谐音“停止”。这个说法比较广泛,尤其是老南宁人大多这么说。二是亭子街附近的地域由邕江冲积而成,村民在河滩上搭戏台(因地质松软,戏台为石头建筑,以“镇”土地)、建圩房,因圩房形似亭,故地名为“亭子”。史料记载,在古时,亭子被称为“平南村”,包括尧头岭、白沙一带。《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记载:“晋兴县,东晋大兴初,置治所在广西南宁南,郁江南岸。”晋兴郡、县治所就是如今的亭子圩。据民国《邕宁县志》记载:“在城南平南村(今亭子白沙村),建自隋唐前,为古邕州旧址。”

亭子曾是南宁极其热闹的商埠码头。在南宁,普遍流传着“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的说法,意思是南宁还没有形成城市之前,亭子就有了码头渡口。有资料称,自古以来,亭子就是南宁码头圩渡最多的地方,有亭子圩横渡码头、亭子圩轩辕庙码头、平南村占骜坊码头、文屋埠码头、中渡口码头、四冬祠前码头、细湾渡码头、中间屋码头8处。至今仍在使用的码头有3处,即亭子圩码头、亭子渡码头、西江港码头。

亭子从古时起,就是广西重要的圩镇和物资集散地。亭子由于交通条件优越,慢慢形成了亭子圩。《南宁郊区志》记载:“亭子圩,江南岸渡口,宋皇祐五年(1053年)建,古时由象岭圩(五象岭)、谷行圩(原亭子村马驰平水口)、大圩头(白沙村)、鸡头圩(亭子渡口)通浙集拢合并而成,三日一圩,操平话为主,为交通要道和城乡交流重要渡品。周边包括苏圩、吴圩、那马、大塘、良庆、蒲庙、心圩、沙井、石埠、老口,以及远至横县、武鸣和左右江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将农产品和牲畜运至亭子圩交易。”发达的水路交通成就了亭子的商埠繁华。当年,盐商们从北海、钦州、合浦等地,以马驮人挑的方式经陆路从吴圩一带入境,把盐运到亭子“华记”“聚福”等盐庄,再分销至南宁周边,或转运到梧州、广东、港澳,或经龙州、凭祥出越南。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亭子周边数十里的农村,如吴圩、苏圩、那马、良庆、横塘、心圩、沙井、槎路、津头等地的谷米、猪、鸡、鸭、鱼、肉、黄糖、生油、山货等,也都纷纷运到亭子销售;蒲庙、横县等地用船运来甘蔗、黄糖、头菜等,也停泊在亭子码头批发和销售;左、右江一带的牛只,也拉来亭子牛行摆卖……从此,亭子圩成为邕江南岸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记载形容当时集市的盛况:亭子三日就有一圩,圩日极其热闹,尤其春节前的几个圩日有三四千人赶圩,人声鼎沸,在两公里外都能听闻……

新闻推荐

就业岗位在村口“造血”脱贫信心足

村民在“就业扶贫车间”工作。(横县县委宣传部供图)近日,记者在横县那阳镇永华手套加工厂办在村里的加工点看到,工友们有说有...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