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宁市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们在机房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2014年,南宁市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教师提升工程”)。从2015年起,该工程项目被列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教育惠民工程。4年来,该工程项目共培训了61046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其成效和经验,赢得多方点赞。
●网上研修点燃学习热情
“身处偏远乡村,也可以和全国的资深教师们进行切磋,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学习真是很‘解渴\’。”发出感慨的是来自南宁市一所乡镇小学的数学辅导教师卢桂萍,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她,在华东师范大学远程培训平台上建立了“小学数学工作坊”,把本区域的小学数学教师集中起来互动交流。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平台聘请的学科版主或建课专家来解答。
同样感受到信息技术便利的还有南宁市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杨芳,她原以为信息技术就是简单的电脑操作,进入研修平台之后,她才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课堂的魅力。优秀的辅导老师在网上开展各类研修活动,发布公告、简报、学习心得,定期举办晒课及赛课活动,让她学会了备课、做课件。现在,杨芳已经学会独立下载、整合资源,制作课件,设计微课程等技术手段,并应用到授课中,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融合,使她的教研课受到了大家好评。
网上研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平台,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教师的学习激情。本县区的教研员、骨干教师每天都和参训教师在一起,他们及时知道教师们存在的问题,培训有了很强的针对性,课堂应用也更有效果。
●测评活动促进学用结合
2017年,教师提升工程项目承担了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设计的“四个一”测评活动(即:完成一次信息技术水平检测,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完成一次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完成一次信息技术成果展示),既要让教师学,又要让教师用,真正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培训目标。
如何做好“四个一”活动的实践测评工作,南宁市各级项目工程办下了不少功夫。各县区、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出校本测评方案,每一名教师都能从测评方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测评方法,2017年,各区县共提交了300多份校本测评方案;横县工程办还提出了技术水平检测题、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学软件使用分享、PPT作品、微视频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测评方式。此外,各级工程办和学校还依托测评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评选、数字故事、微课大赛”等各类活动,让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常态化。
“四个一”测评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学促评,以学促教,有力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
●乡村教师悄然“变身”
“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从来没用过电脑,怎么可能做好多媒体课件呢,我怕是学不会了。”培训前,一位来自马山县古零镇的小学语文教师忧心忡忡,但在参加了2016年南宁市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之后,她不仅学会了制作使用PPT课件,还成了信息技术运用的推广者。
为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花了4年时间,圆满完成了全市15个县(区)、30所市直属学校的61046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刻不容缓,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尤其是乡村教师,他们面对的教学环境更加复杂,有些教师还任教多门学科。所以,在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乡村教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葛越强说。
在乡村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比较难,学校硬件设备老化,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低,成为一个个“卡脖子”的关口。面对这种情况,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成立了市、县、校三级“工程办”,要求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联合各县区教研员、骨干教师,深入乡村学校与一线教师座谈、开展问卷调查、查看硬件设备,摸清老师们的真实需求,以此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将培训专家、培训资源、测评工具、应用方式提供给每一位参训教师,为他们提供差异化培训和菜单式课程,确保能力提升工程接地气、有实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宇峰)市场不销售假冒伪劣和“三无”商品,主动下架、退市不合格商品,依法退款或赔偿……这是文明诚信市场必备的条件之一。昨日,记者从南宁市工商部门获悉,淡村农贸市场、广西南宁电子科技...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