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名骨干组成团 教学经验送下乡 团队互帮互助,支教学校孩子精神面貌好了学习成绩好了

南宁晚报 2017-09-10 21:49 大字

支教工作带给韦玉萍等四位老师沉甸甸的收获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由四人组成的支教小组,除了能把好的教学经验带下去,还能让团队精神更有效地发挥。虽然秋季开学后回到本校工作,但说到一年前的支教生活,韦玉萍等4人仍有说不尽的话题。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她们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韦玉萍:横州镇中心学校数学老师,南宁市教学骨干、横县优秀教师

关 宁:横州镇中心学校数学老师,横州镇师德先进个人

张小芳:横州镇中心学校语文老师,南宁市优秀班主任、横县优秀教师、教学骨干

陈焕萍:横州镇中心学校语文老师,南宁市教学骨干、横县学科带头人

支教感受:

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主动指导 帮助老师比赛获奖

2016年9月份,韦玉萍一行4人,带着满腔热情,带着些许期待,还有一点点忐忑,在横县百合镇新圩村委小学(以下简称新圩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4人支教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同时做班主任并兼顾品德课、美术、体育课。

新圩小学有6个年级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学校包括领导在内只有12名正式老师。如何开展支教工作,从哪些方面去帮助他们才能达到支教目的,成了韦玉萍4人思考的问题。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如果有新来的老师,同事以及校领导看到他们有需要提升的地方都会尽力去帮助指导。我们决定把这种互帮互助的传统带到新圩小学。”韦玉萍说。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不久,百合镇有一个上课比赛,新圩小学推荐了一名只有2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参加。因为没有赛前指导,韦玉萍和关宁就主动去指导、帮助这名参赛老师,甚至一字一句地去帮她调整讲课内容。最后,这名年轻的老师在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其在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循循引导 平均成绩得到提升

初到学校,在给孩子们上课时,韦玉萍等人就发现,孩子们的课堂行为习惯不好,有蹲在地上的,有站着的,还有大声嚷嚷的,整个课堂秩序混乱。课堂硬件设备差,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上课模式。

如何破局?韦玉萍4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4名支教老师运用多种形式去传授知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真正学到知识。“我们带的4个班,数学和语文的平均分都提高了十几分。”陈焕萍说,山区的孩子听话、好学、淳朴,只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加上他们用心、努力去学习,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也可以有好成绩。

张小芳说,支教带来的改变感染了当地老师,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而学生们也被老师们的积极性激发出了学习的热情,整个学校学习氛围好了起来。

改变思路 组团支教见到成效

在采访中了解到,支教方式一般都是一位老师到一个教学点去支教一年时间。而韦玉萍等4人的组团支教,在支教大军中不再是孤军奋战。

横县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黄宏豪介绍,这些年,该县教育局一直在摸索如何把支教走教这一项目办好。“2015年,我们总结过去一年的支教工作后,感觉单独安排一名老师到需要帮助的学校支教力量很薄弱。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如新福镇、南乡镇、马山乡,一名老师只身一人下去,人生地不熟没有安全感,个人也无法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氛围。”

2016年开始,横县教育局尝试着从一个学校选拔几名骨干老师组成支教团队,下到乡镇、村屯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从这一年的经验总结来看,这个方法收效不错。”黄宏豪说,从今年开始,横县又摸索对口帮扶、一对一的支教,“我们相信,现在的支教方式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新闻推荐

“和车宝”助力横县 打造“平安社区”“平安校园”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电动车丢了怎么办?也许你会无计可施,如今有一个办法能让你的爱车多一份保险。近日,横县综治办联合县公安局、中国移动横县分公司开展的横县公安局“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基层行活...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