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横县红白理事会“理”出新风尚

广西日报 2017-08-30 07:27 大字

本报横县讯 (记者/孟振兴 通讯员/苏寒梅)每桌七八个家常菜,办婚礼的主家不收礼、亲朋好友不随礼……近日,记者在横县云表镇新仲村目睹了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在该村红白理事会的打理下,整场婚礼花费不到5000元,宾主双方尽兴而归。

“我们村的红白理事会最早是从清明节祭扫活动中产生的。”新仲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伊大谷告诉记者,以往各家各户单独祭扫,费时费力又费钱,还存在火灾隐患;后来村里的长辈牵头成立了理事会,统一购买祭扫用品、组织祭扫活动,省时省力又安全。“村里谁家要办红白喜事,只要跟理事会打声招呼,就会有专人‘跟踪服务\’,‘量身定制\’办事流程。”伊大谷说,现在理事会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逢年过节探望孤寡老人、农忙季节组织互帮互助,“有了理事会,感觉大家伙更加团结了。”

横县相关部门因势利导,指导各镇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2015年,校椅镇石井村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们公推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且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等“五老”人员进入理事会,制定相关制度并张贴在村文化广场最显眼的公告栏上,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红白喜事的花费少了,客人会不会不满意?石井村村民蔡万洪向记者“现身说法”:“以前办喜事,大家伙免不了要在背后议论,说这家礼金送得少、那家婚车请得多,原本关系挺好的邻居,一顿喜酒却吃出了嫌隙。”老蔡说,现在理事会倡导新风尚,办喜事和随礼的都不再攀比,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背后议论”少了、沟通感情多了,村里的风气自然就好了。

新闻推荐

新风润沃野绽放文明花 ——横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掠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横县乡村中落地生根。广泛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洗脚上田就能学文化、学技术、唱歌跳舞;良好家风世代相传,“无人菜摊”诚信典范延续百年;农家门口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丢放可...

横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