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早年瘫痪,儿女相继瘫痪,而她自己身患疾病…… 苦命女人人生坎坷 好心邻居能帮就帮

南国早报 2019-12-03 15:40 大字

住院期间,唐香芳抽空到养老院看望女儿。 85岁的梁女士(中)把其他邻居放在窗台的饭菜递给唐香芳。

南国早报记者王世杰文/图

唐香芳今年65岁,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丈夫早年因病瘫痪在床,她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更让她欲哭无泪的是,原本健康的儿女,也相继瘫痪需要她的照料;而她自己,三四十岁时就患了甲亢,干不了体力活,如今又因中风住院了。唐香芳的不幸遭遇,得到了亲戚邻居的关注和照顾。“这么多年,很多人帮助我,幸亏遇到了他们,感谢所有好心人。”唐香芳哽咽着说,“我今年65岁了,如果哪天我动不了了,我的儿女真不知该怎么办。”

挑起重担

丈夫瘫痪多年,她成家中唯一劳动力

11月28日晚,南国早报记者见到了正在住院的唐香芳。提到自己的情况,唐香芳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大哭,让记者一时不知所措。

唐香芳说,她娘家在宾阳,丈夫黄锡巢的老家在广东汕头。上世纪70年代,黄锡巢退伍后被分到海南的农场种橡胶。1978年,他们的儿子黄文广出生;1982年,女儿黄巧莲出生。两个孩子原本都很健康。

女儿出生后第二年,黄锡巢慢慢变得全身无力,站不稳也走不稳,去医院检查也没有结果,最后按风湿治疗,可越治病情越重。三四年后,黄锡巢便瘫痪在床。

丈夫不能做工,唐香芳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1990年,在亲戚的帮助下,唐香芳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从海南回到广西。唐香芳在上林县大明山茶厂找了一份采茶的工作。“回广西后,都是娘家接济我们,米面油什么都给。”唐香芳说。

1993年,唐香芳患上甲亢,浑身无力做不了体力活。

这一年,儿子黄文广15岁,他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到贵港一个亲戚家帮忙。

那年7月的一天,唐香芳去给茶树打药除虫,家里只剩下女儿和瘫痪在床的丈夫。

女儿要出门前,黄锡巢让女儿把墙角那个火油灯拿给他。女儿没想太多,拿了火油灯递给爸爸,就出门骑单车去了。

“那根本不是什么灯油,那个瓶子装的是农药啊!”唐香芳哭着对记者说,女儿一出门,丈夫就喝了农药,可能是喝药后太难受,踢得床板“噔噔”响,邻居发现后过来抢救,救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救过来。“他是怕拖累我呀,儿子回来都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晴天霹雳

儿女相继瘫痪,又相继离了婚

丈夫去世后不久,唐香芳辞掉茶厂的工作,跟娘家一个堂哥在宾阳卖汽车配件。

2000年,黄文广去到广东汕头打工,唐香芳也跟着去了汕头。

黄文广2005年在广东结婚,婚后有了一儿一女。“我儿子有了第二个小孩以后,也是慢慢觉得头晕,全身无力,和我丈夫当年的情况一模一样,检查说是小脑萎缩。”唐香芳说,儿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09年,孙子两岁时,儿子和儿媳办了离婚手续,儿媳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黄巧莲卫校毕业后,2003年和一个南宁人结了婚,2004年生下一个女孩。之后,黄巧莲发现自己会头晕,全身无力,医院确诊为小脑萎缩。

“女儿的情况也一样,女婿家骂我们骗他们,说有遗传病不告诉他们……”说着,唐香芳又哭了起来:她在广东给儿子办完离婚手续,又带着儿子来南宁给女儿办离婚手续,“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两个孩子也会这样,结婚之前他们都是好好的……”

无怨无悔

独自一人照顾起一双儿女

给女儿办完离婚手续后,他们没有地方住,唐香芳就在上尧村租了一个只有十五六平方米的小屋。“放下两张床就满了,儿子睡小床,我和女儿睡一米五的大床,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两辆轮椅进不去,就放在门外。”

为了生计,唐香芳在百盛超市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每月有1000元。保洁岗位8小时连班,唐香芳出门前做好饭,一人一碗放在床头,还有一人一个马桶放在床边。

“他们俩随时可能摔下床,我一接到电话就立即回家把他们拉起来,再回去上班。”唐香芳说,超市的领导都很关照她,让她随时可以回家。

2016年1月,唐香芳一家三口搬到了北湖苑小区,离超市太远,就不方便去那上班了。

“没有工作,我就每天5点半起床去捡废旧。邻居们看到我很困难,就主动把废旧留给我,有的经常带一些剩菜剩饭给我,连汤水都有,很感谢他们的帮助。”唐香芳说,那么多年,她生病了就是在外面买点药扛着。

今年11月21日,唐香芳感觉挺不住了,医院诊断说是中风的症状,她才住了院。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一两个小时就醒一次,给两个孩子翻身解手,然后把他们抱上床。”唐香芳说,两个孩子小脑萎缩,但大脑没问题,瘫痪久了,他们的心里也很痛苦。

收获爱心

众邻居力所能及相助

11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惠安民居北湖苑小区。唐香芳正在帮儿子插尿管:“儿子又摔倒了,尿袋满了,他自己倒进桶里,我从医院回来再把桶倒掉。”

在这间约30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厨房和厕所,刚能放下两张床。唐香芳说,炉灶、电视和空调都是亲戚送的,夏天太热,两个孩子受不了,热得受不了才开一下空调,怕电费太多。

在小区3栋楼下,记者遇到了85岁的梁女士和76岁的周先生等居民。

“她太难了!两个瘫痪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靠她一个人。她又住院,真怕她扛不住啊。”说起唐香芳,85岁的梁女士禁不住抬手抹泪。

“你看,这两份菜是刚才一个邻居放在这的。”周先生指着窗台上的两个塑料袋对记者说,小区是公租房小区,住户都不富裕,大家知道唐阿姨家情况,还是力所能及地能帮就帮。

“好多人给菜给饭,数不清,好心人很多。”居民乐女士说。

居民葛女士在一家食堂工作,每天都会有一些剩菜剩饭,她就经常打包带回来送给唐香芳。1栋19楼的陈女士在家门口放了一个大纸箱,专门收集同层邻居们的废旧物品。等箱子满了,她就会叫唐香芳过来拿。

唐香芳说,7栋21楼也有一个好心人,帮自己存废旧物品。“我没见过他,电话里听声音应该是个年轻仔,他攒多了就叫我过去收。”如果不是这么多好心人帮忙,自己捡废旧都捡不了多少。

唐香芳说,在补交养老保险后,从2005年开始,她当年工作的茶厂开始发退休金,当时每月420多元,现在每月有2200多元。可能因为户籍不同,现在女儿的低保和补助有900多元,儿子每月只有370元。

今年8月,黄巧莲的臀部开始溃烂,买药擦也无济于事。唐香芳自己身体也不好,实在抱不动了,无奈之下把女儿送到了附近的养老院。“本来每月3000元,人家看我困难,收我2500元。但这只是食宿费,医药费还是要自己掏的。”

养老院院长陈女士说,了解到唐家的困难,他们酌情减免了费用,因有专人照顾,黄巧莲臀部溃烂已大有好转,现在可以坐轮椅了。

“我今年65岁了,患有甲亢现在又中风,不知哪天就照顾不了儿子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让儿子也住进养老院,可是现在我的退休金加上两个孩子的低保,只够一个人住养老院……”唐香芳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读者某先生稿酬60元)

新闻推荐

剖析八桂经典案例 展现公共文化历程 《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出版发行

本地热辣本报记者张天韵“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此有了样本和经验。”记者在11月8日举行的《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