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退而不休立志让壮锦走向世界

当代生活报 2018-06-30 12:28 大字

谭湘光的织锦服装作品 谭湘光在学校里给学生上织锦体验课 谭湘光在学校里教学生们做织锦手工艺品

退而不休乐享晚年

■当代生活报记者农芝/文徐天保/图

核心提示

每周一至周五,在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上班;周六周日,奔忙在宾阳织锦作坊、桂林服装公司、南宁工作室三地之间,这就是今年63岁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的工作生活状态。

谭湘光,1955年出生,16岁进入宾阳民族织锦厂当学徒工,跟随梁树英老师学习民族织锦工艺。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几十年。2002年,从厂里退休后,她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至今十几年,开发壮锦项目,推广民族织锦相关产品。同时她创办了自己的织锦作坊,开办服装公司,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民族织锦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上。2006年被评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后,她有了更大的梦想,让挂在墙上的民族工艺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变成行走的艺术。为此,她多年来潜心研究,躬身践行,全年无休,每天奔跑在梦想的路上。

专心

16岁学习织锦

几十年来只干这件事

记者6月27日对谭湘光大师进行采访时,她刚忙完上午的工作。

而就在此前一天的26日,她也刚经历了忙碌的一天:去钦州职业技术学院验收项目,早上到学校后听报告看视频,下午又听取项目汇报。晚上回到家又看项目材料,给项目打分。忙完这些已是晚上11时多,洗澡睡觉。27日一大早,她又赶到校企合作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做接待和讲解。谭湘光从2002年退休后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负责织锦厂的生产销售、新产品研究,及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工作,至今已16年。同时,她创办自己的织锦作坊和服装公司,2006年获得中国织锦工艺美术大师之后,她又开办大师工作室,接待各地来的学徒和爱好者,培养徒弟和非遗传承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她也养成了全年无休的习惯。她所有的精力和忙碌都是紧紧围绕一件事——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织锦工艺。

谭湘光是南宁市宾阳县人,16岁进入宾阳民族织锦厂当学徒,28岁当厂长,至今从事民族织锦工艺40多年,初心未改,激情未消。不同的是,以前在民族织锦厂工作,生产的多是小件产品,如一些旅游纪念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赠礼用小礼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和研究开发,如今她开发的含有民族织锦元素的产品涉及家居饰品、服装、包包、鞋子、头饰、衣服配饰、耳环手环等,保护和开发民族织锦工艺,她大胆创新实践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用心

拉亲戚齐心保护传承

倒贴钱收徒传织锦技艺

谭湘光2002年退休后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至今16年,当过织锦厂厂长、旅游产品部主任,月工资从600元,涨到800元、1300元,再到如今1600元,不管钱多钱少,她都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心里只想着怎样能将民族织锦工艺广泛应用于大众日常生活。”

“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的头衔,不是拿来吹牛的,是有责任的,需要做事的。”谭湘光表示,她对民族织锦工艺的热爱早就融入血液,加上有了“大师”的头衔,她更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特别是退休多年后,不时听到原来宾阳民族织锦厂因老员工陆续退休、新员工接不上而不断压缩生产,她就更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壮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和传承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为此,谭湘光劝说家里的晚辈学习织锦工艺,悉心培养织锦传承人。“侄女、外甥都是我的徒弟,一个帮我管理宾阳织锦作坊,一个帮我打理服装公司,我小女儿也被我拉来帮管理淘宝店。”谭湘光说,还有些农村来当学徒的,她不仅不收学费,每月还给她们一定的生活补贴,学成之后送每人一台织锦竹笼机(价值2万元),回去后她们织出来的壮锦她全部回购。只有保障这些学徒能靠这门手艺谋生,才有更多人愿意一起传承发扬民族织锦工艺。谭湘光退休多年来,即开织锦作坊、服装公司又经营淘宝店,但收入也只够维持各项目和活动的基本运行开支。她说,织锦竹笼机要钱,培养学员要钱,购买原材料要钱,经营场地要租金,样样都花钱,她努力工作赚来的钱,就是维系民族织锦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档和停止,她相信,只要坚持一个方向去努力,民族织锦工艺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创新

大胆造梦

她要带织锦服装去走一场“国际秀”

当壮锦和服装相结合,挂在墙上的观赏性壮锦就变成行走街头的时尚服装。这是谭湘光第一次大胆创新收获的惊喜。这也引发了她的思考,她发现壮锦可以开发利用的范围更广。

谭湘光介绍,2016年她与学徒共同设计制作的《花山》、《铜鼓》、《四福捧花》多套服饰,荣获2016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7年用壮锦元素设计的《锦衣华服》,获2017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精品奖。这些都是她带领学徒大胆创新得到的认可和荣誉。她们又将壮锦与皮具结合做成包包,用壮锦元素融入家居用品、配饰等,在淘宝上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

为了让壮锦有更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谭湘光还积极听取年轻人的设计理念。自从2014年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之后,她又陆续与多家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到校园挖掘人才,与校方共同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织锦工艺。与院校合作,不仅可以挖掘和培养传承人梯队,年轻人的新潮设计理念也影响到谭湘光的发展规划。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到国外去走一场秀,现在已经开始在努力了,做100套民族织锦元素的服装,将中国山水画和织锦相结合,运用到服装上,让世界看到壮锦的魅力和中国水墨画的风采。”说到自己的远大梦想,谭湘光胸有成竹。她说,经常有美国、日本等国外的摄影师、织染大师来找她学习民族织锦工艺,与她同吃同住交流学习,国内的各地都有爱好者登门来学艺,民族织锦工艺备受喜爱,已跨越地域和民族。她的女儿女婿在美国工作,她想借助这个渠道,在完成100套服装制作后,到国外去走一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只有走向世界,才能展示民族的骄傲。”

新闻推荐

广西高悬安全生产巡查利剑

本报南宁讯(记者/赵超通讯员/李青山)“你是否了解《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七项职责?”“如果公司发生...

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