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愿之城”一砖一瓦垒砌

南宁晚报 2017-12-09 10:01 大字

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广西青年志愿者们(志愿者组织供图)

车到斑马线前自觉礼让,周末假日有空就全家出动去做志愿者……在南宁,这些温暖人心的举动已经融入市民生活。

“帮帮侠”“南宁市实名注册志愿者集体保险”“礼让斑马线”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近年来,南宁市实施多项举措,积极推进“志愿之城”建设,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当志愿者光荣 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今年4月25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将南宁选为全国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

做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南宁是“志愿之城”,志愿者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用奉献和爱不断为城市注入文明的活力。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约50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6%,这意味着每6个南宁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就读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曾艳春,参加过很多志愿服务活动。暑假期间,她做了文明交通志愿者,在明秀秀灵路口服务。当时赤日炎炎,曾艳春没戴帽子,细心的交警让她到树荫下提醒逆行的电动车,自己却站在大太阳下指挥交通。这让曾艳春感到心里很暖。“在劝导服务中,我感受到了交警的辛苦,今后我一定做到文明出行。”曾艳春说,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文明劝导不仅是一份义务,更是一种享受。

2011年,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准则和规范,近年又相继出台了《南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南宁市志愿服务记录补充办法》《南宁志愿服务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和《南宁市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通知》等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南宁市共有网上注册志愿者约50万人,网上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61个,发布项目6000多个,在各社区、公园、景区、超市、星级酒店等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建立了各类志愿服务站380多个,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累积约60多万小时。

“帮帮侠”树立南宁志愿者形象

2015年,南宁志愿服务联合会设计了全市志愿服务动漫形象“帮帮侠”,并以此形象制作文明市民卡和文明礼让短视频、宣传海报等系列公益广告。“帮帮侠”的形象频繁亮相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还“代言”了南宁市地铁、公交车的公益活动和公益宣传。

南宁志愿服务联合会策划拍摄了系列志愿服务宣传片《能帮就帮 来了就做志愿者》和《“帮帮侠”带你加入志愿者云》,在南宁市万达、中影等30多家大影院以及社区、农村的2万多场公益电影和优秀电影进中小学校活动中开展映前公益广告播放,截至目前受众达90多万人次。市民梁明看完宣传片后评论道:“感觉志愿者带给人们的力量是无形的,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阵阵感动溢满心田。”

为注册志愿者集体购买保险

如何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开展?2016年,南宁市为全市40多万实名注册志愿者购买了集体保险,服务对象和内容有:实名注册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或接受志愿服务培训、复训和演练(包括往返途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可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万元,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3万元,每天意外住院津贴50元/天,紧急救援意外伤害保险2500元。

另外,南宁市志愿者保险还开通了医疗绿色通道,在理赔服务过程中,可使志愿者获得更优的医疗诊治。并在南宁志愿者保险的基础上设立南宁市志愿者大病互助基金,专项用于志愿者大病救助。2016年9月,一名巾帼志愿者在公交车站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时,因不慎摔倒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迅速启动了理赔程序,为该名志愿者的首次手术先行赔付医疗费用2万元,确保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她的负担。

南宁市志愿者保险强化了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了全市各县区、各公益组织每年在本辖区、本组织的志愿者保险的投入,不仅大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实现了对志愿者的全覆盖,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近年来,南宁市羊建明、莫丽英、黄秀明、张清秀、王芳、钟日胜等29名志愿者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志愿者,南宁志愿服务联合会、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宾阳县“代理妈妈”爱心志愿服务队、市二医院仁爱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2015年,南宁市宾阳县中华镇“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首批“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在2015年和201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南宁市蓝凤秀荣获“最美志愿者”称号,新竹社区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广西八桂义工和宾阳县中华镇“代理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志愿服务形成了系列品牌

近年来,南宁市参与保护邕江母亲河、服务“两会”“服务世锦赛 人人争当志愿者”“礼让斑马线”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超过100万人次,打造了一批参与广、影响大的志愿服务品牌,吸引广大市民的支持及参与。

如无偿献血,2016年南宁市共有13.2万人次献血,献血总量52.74吨,献血人数和献血量逐年增加,连续10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又如,一条斑马线,“让”出社会文明新风尚。来自山西的康泽夫就读于广西大学,热爱旅游,去过很多城市,南宁“礼让斑马线”让他印象最为深刻。“车辆在斑马线前自觉为行人让路,这一小小的举动体现了城市的文明。”康泽夫说,有一次他去长沙,就听到当地出租车司机都在称赞南宁车辆的文明行驶。

这样的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2012年至今,南宁市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交通部门组织了准驾员、志愿者在全市100多个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共有30万人次参加。志愿者黄慕华说道:“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很有意义,当别人对我竖起大拇指时,我的自豪感难以言表。有的市民看到我们志愿者比较辛苦,甚至会主动给我们买水喝。”到2016年,南宁的“礼让斑马线”提升为“斑马线前讲礼让、行车会车讲礼让、有序排队讲礼让、乘坐公交讲礼让、乘坐电梯讲礼让”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礼让”,引导市民养成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

新闻推荐

南宁市新增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本报讯(记者莫岚远)12月5日,记者从自治区旅发委获悉,南宁市金穗生态园等2家乡村旅游区通过五星级评定,青瓦房通过五星级农家乐评定。日前,《2017年度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评定单位名单》公布。...

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