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性别平衡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宾阳县狠抓“应对性别选择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项目”工作

南宁日报 2017-11-29 06:24 大字

宾州镇新模村委组织村民小组长及妇女代表讨论修订村规民约。 (肖晓玲 摄)黎塘镇农业村委举办性别平等知识培训班。(肖晓玲 摄)

自2016年8月被确定为第八周期“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应对性别选择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项目点”以来,宾阳县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统筹协调推进,狠抓项目点工作落实。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3.68,进一步改善了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严管与服务并行 多项关怀促进和谐

国家和自治区把宾阳县确定为项目点后,该县立即成立项目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达项目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应修订完善综合治理规章制度12项,建立执行“党委政府领导,卫生计生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发动群众参与,依法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负全责,共同实施对项目工作的坚强领导。与此同时,该县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综治力度,严防严治、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妊娠现象(以下简称“两非”)行为。

责任的层层落实和强有力的执行仅是性别平衡工作的第一步。要保障人口比例协调,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其根源在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以前计生干部下乡,只要违反了规定就得重罚,现在他们下乡是提供服务,而且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和奖励。”宾阳县古辣镇一位农村大姐告诉记者,计生干部给村民讲政策,做宣传,改变了村民保守落后的生育观。

围绕“应对性别选择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一主题,宾阳县、镇、村三级卫生计生宣传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国家《人口计生法》《母婴保护法》和打击“两非”的系列法规政策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同时,加强队伍培训教育,先后举办了36期项目工作培训班,组织1580多人次参加培训,提高了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心和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和养老等问题,对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宾阳县着重修订完善《宾阳县关爱女孩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对数千个符合条件的计生家庭,全面兑现了国家和地方的奖励扶助和优惠照顾政策。

●从回避到正视 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后人。”在宾阳,这样的婚育新风尚成为主流。为了做好各项工作,各部门协调联动,积极探索有效方式。

宾州镇新模村委和黎塘镇农业村委作为县级项目点工作试点单位,下乡包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两委”干部和专职卫生计生专干,着重从开展项目基线调研、民意问卷调查、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村民自治、关爱女孩行动、奖励扶助计生家庭、评比“幸福家庭”“好儿媳”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应对性别选择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有效方法。

教育、卫生计生、妇联、计生协会等部门单位及群众团体联合实施“春风计划”“春蕾行动”和“诚信圆梦·金秋助学”募捐助学活动,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发改、卫生计生、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人社、教育、财政、工商质监、工业信息、国土资源、住建、扶贫等部门单位和妇联、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联合行动,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上优先给予立项审批、优先给予优惠贷款、优先提供经营场所、优先深入技术指导、优先提供电商平台。

政府部门的得力举措带动了村民观念的转变。宾州镇新模村通过召开“两委”会、“五老”代表会、妇女代表会,修订删除歧视女性条款的《村规民约》。在该村的典型示范带动下,《村规民约》的修订在全县233个村(社区)全面推开。

如今,宾阳县妇女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参加“六个宾阳”建设,涌现出了甘棠镇那宁村委“敬业奉献模范”陆少娥和古辣镇刘村村委“养蚕状元”张佩珍等一批女能人、女专家、优秀女党员、优秀女干部,中华镇育才村的“爱心妈妈”志愿团队把满腔母爱倾洒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呵护上,她们的感人事迹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并荣登中国文明网上的“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广西“十佳”志愿团体组织,“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本版文字:潘薇薇

本版统筹:罗 媛

新闻推荐

送交通知识上门 换司机安全驾驶承诺

本报讯(记者韦东通讯员李斌柳川人)目前,宾阳县的甘蔗陆续进入砍收期,这标志着2017—2018新榨季的到来,运送甘蔗的司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工作。有一些司机为追求经济利益,驾驶的车辆超限、超高、超载...

宾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宾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