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宾阳县“三开驱动”促***稳质提效

南宁日报 2017-10-10 06:24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杨盛 通讯员黄健)今年以来,宾阳县坚持“贫困户需要什么,党建就加什么”的方向,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形成“三开驱动”促进***稳质提效。

“党建+共享资源”,开动“和谐动车”。共享人才资源。以在职党员到村委(社区)报到、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镇村制度、镇领导干部“结一联五”及“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等为载体,推动服务力量下移。共有86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活跃在脱贫战线。共享阵地资源,加强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整合,为贫困群众开放绿色通道。全县整合18个县镇服务中心、2个镇级电商工作站、23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资源,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开设网店200多家,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培育地方特色品牌15个,贫困村特色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党建+集体经济”,开动“直达特快”。通过党组织引导贫困村与龙头企业对接,促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各贫困村以成立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物业出租等作为集体经济支撑。目前全县48个贫困村中有45个成功签约企业,1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标(含4个2017年预摘帽村)。如甘棠镇六律村委出租2000亩集体林场以及位于集镇的两栋闲置楼,大桥镇兴宁村委利用100万元脱贫资金中的20万元入股生猪养殖企业等,稳定集体经济来源。未达标的37个贫困村已结合实际拟订发展村集体经济初步计划,如武陵镇六蒙村委和宾州镇碗窑村委谋划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党建+结对帮扶”,开动“脱贫高铁”。进行党组织结对帮扶。广泛开展城乡共建、村企联建、支部联建、党群共建等活动,有效推动77个县直机关党组织、16个镇商会、40多家民营企业以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进行“1+1、N+1”结对帮扶。按照“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帮扶工作要求,明确干部职工与贫困户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加强帮扶人员的选派管理、职责任务、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帮扶人员每月下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1次以上,每年开展帮扶活动每户不少于12次。确定每月10日为全县扶贫日,要求和督促帮扶人员深入农户中进行帮扶。预计今年8个贫困村摘掉贫困帽、4400人脱贫。

新闻推荐

广西宾阳“保姆式”服务让软环境变硬实力

“办证不出园区,从落户到竣工投产只用了半年。”近日,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一个入驻园区的饲料生产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选择宾阳除了看中区位优势,更看中优质服务”。近年来,宾阳县秉持“...

宾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宾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