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龙”的成长看营山如何做大“配角经济”

南充日报 2020-06-10 02:23 大字

●杨汉国 邓斐

6月5日,四川奥龙集团新建的厂房内,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洁净安静的生产环境……与印象中火花四溅、嘈杂不堪、污染严重的铸造车间大相径庭。

“这是我们与重庆中冶建工集团合作开发的全新生产线———空壳双振环保铸造生产线,专门生产1吨至5吨的轧机轴承座。目前,第二条生产5吨至10吨轧机轴承座的环保生产线即将投产。”四川奥龙董事长魏书林介绍,“奥龙的成长过程,也是营山‘配角经济’不断壮大的过程。”

A 3万元起家 “丑小鸭”变“白天鹅”

1994年底,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愿安于现状的魏书林自砸“铁饭碗”,回到营山“另起炉灶”。在这之前,他是临县一家国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虽然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但也算得上养尊处优。

创业之初,魏书林依靠东拼西凑的3万元现金铺底,租用县城一处占地4亩多的闲置厂房,办起一个作坊式小厂———营山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专门为铸造行业生产“佐料”。

“建厂之初,公司只有10名员工,最值钱的设备就是一台粉碎机。”魏书林回忆道,那时公司以生产铸铁净化剂为生,年需求量不过几十吨,产值不到100万元。而当时营山只有营山农机厂和五四机械厂两家叫得响的国有工业企业,成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几乎空白。

“企业要生存,产品和市场是关键。”深谙市场规则的魏书林把功夫用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上,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网络国内一大批铸造行业的权威人士加盟,组建以新产品研究室为主体的科研机构,跟随铸造行业需求,迎合铸件“口味”。

当营山农机厂和五四机械厂面临企业改制重组时,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铸态球化剂、发热脱硫剂、积渣保温剂、铸铁孕育剂等产品相继获得了国际铸造博览会金奖,4项技术相继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湖北十堰、重庆建立分公司。同时,八大系列50余个新品种被攀钢集团、长安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包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随着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2005年,奥龙公司搭上“退城入园”快车,在营山工业集中区征地40亩建厂,成立四川奥龙铸造有限公司,由单纯的铸造材料向精密铸件产品拓展,依靠滚雪球式发展,一举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年产值逾千万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B 告别单打独斗 背靠大树成大器

2006年6月,四川奥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由生产铸造材料向生产铸造产品转型。

为此,魏书林只身前往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齿”)毛遂自荐。当时“重齿”的负责人给了他一张图纸:“你能把这个做出来,我就给你下单。”此话听起来在理,实则是怀疑奥龙公司的技术实力。但是魏书林没有半点犹豫,当即揽下了这桩“瓷器活”。返回营山后,他和他的团队没日没夜琢磨、铸造、打磨,最终按期交出了产品。由于产品质量大大超出“重齿”的预期,“重齿”不仅下了第一批金额不小的订单,还给了预付款。魏书林利用这笔资金购买设施设备,并尽快投入了生产。

机械配套企业普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产品,你能制造,他也能制造,但谁能成为最大的赢家,关键还得“婆家”说了算。

有了金刚钻,才揽得下瓷器活。魏书林介绍,这些年来,公司每年都会投入200余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先后申报开发了10余个科技创新项目,涵盖军用船舶、石油钻井等一大批新产品,从而受到众多机械制造企业的青睐。

背靠大树当配角,四川奥龙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2008年4月,四川奥龙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万吨,产品配套份额占据了“重齿”配套份额的80%以上。2010年,四川奥龙又新征地32亩,研发新能源风电项目。如今,四川奥龙成为了“重齿”的铸造基地,并与中冶、高精齿等20余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C 建重庆配套产业园 做大“配角经济”

“自身实力不够或者初出茅庐的中小企业,只能从打杂当下手的配角干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魏书林说,四川奥龙的成长,也是营山“配角经济”快速崛起的缩影。

围绕市委为营山确立的“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的定位,营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营山国际工业港暨重庆配套产业园精彩不断上演。标美大道纵横交错,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厂房内机器欢歌,厂房外一辆辆挂有“渝”字号车牌的货车整装待发。

“规划用地11.18平方公里的营山国际工业港暨重庆配套产业园,建成区面积已达7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机械汽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阀门产业园,以及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园‘5+1’组团式产业布局。先后创建为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四川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今年1至5月,园区内新投产企业14家。”营山经开区党委副书记颜宁说。

同样瞄准重庆市场的老牌机械汽配企业四川营山五四机械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力帆等10余家汽车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车厢品种20余个、汽车零配件品种300余个,并跻身全国五大车厢制造企业之列。

而后起之秀四川义丰亨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则专门为重庆潍柴、力帆配套生产汽配产品,发展势头正旺。

来自营山商经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重庆配套产业园已入驻工业企业160余户,包括四川奥龙在内的规上企业66户,其中,融渝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占比在三成以上。

■ 相关新闻

承接产业转移 阀门企业扎堆落户

本报讯(杨汉国)6月2日,四川亿柏林新能源有限公司阀门生产区内,20余台机器人分成两排(如图),一枚枚初步成型的阀门零件经机器人的分拣、打磨、车丝等工序,变成精密部件。该公司管理人员程晓兰介绍,公司产品主要销往西南地区,订单已排到今年8月份。

营山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亿柏林新能源是营山承接产业转移、立链招引的重点阀门企业之一。2019年以来,该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先后从浙江引进阀门企业8家,采取提供过渡性厂房的方式,实现了当年招引、当年投产。同时,在经开区内规划占地300亩的阀门产业园,入驻企业今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计划通过2至3年时间,入驻企业达到20余家,园区产值突破40亿元,将阀门产业园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阀门生产基地,实现“中国阀门在玉环、西部阀门在营山”。

新闻推荐

川籍老红军王定国逝世 享年107岁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

营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营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