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回归自然的胜地、摄友追光逐影的创作基地、网红打卡地 风华初成清水湖
●杨汉国
从营山县城出发,经国道244线,过回龙场镇,不到20分钟车程便可抵达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随着公园一期工程初步建成,这里成为众多游客寻觅乡情、回归自然的胜地,也是众多摄影人追光逐影的创作基地和网红打卡地。
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日前,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已经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现场验收。
A苦战一百天 建成一个湖
营山境内无大江大河,缺水一直是老大难题。1954年,四川省水利厅派第四河流规划队来营山,沿营山河两岸实地勘测后,确定在清水乡境内的清水河水磨滩拦河筑坝建水库,并配套修渠,自流灌溉坝区农田。
《营山县幸福水库志》记载,1957年11月27日,水磨滩水库破土动工。从临近的原回龙区各乡就近调来的民工千余人,开始排水、清基。1957年12月,时值隆冬,来自回龙、新民(今渌井)等10多个乡的7000名民工顶风冒雪陆续赶到工地。大家住在农家,吃在工地,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轮班通宵达旦搞突击。工地上,挖土、碎土,井井有条;运土、挑土,川流不息。打夯、拉磙的号子声,响彻云天。
1958年3月14日,历经100天奋战,大坝如期建成。一座长176米、高24米、顶宽3米的拦水坝,像山梁一样横卧在水磨滩上。同年4月1日,一场大雨后,水库首次蓄水14米深。
1959年5月,随着配套渠系“千里渠”初步完工,水磨滩水库开闸放水,正式更名为幸福水库。1980年10月,为解决县城居民吃水问题,营山启动了幸福水库引水工程,次年6月建成通水。从此,幸福水库又成为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
幸福水库建成蓄水后,既为营山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县城居民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此后,又经历病害整治和扩建,蓄水量达到3700多万立方米。以幸福水库为核心的清水湖湿地景观层次分明,风光自然质朴,田园风情浓厚,周边群峰竞秀,河湾众多,湖面开阔。其中库塘湿地面积360.35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5.68%。2013年5月,清水湖被评为“南充十佳湿地”。
B 保护+恢复 水库变公园
2013年12月,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经过科学论证,将其定位为以库塘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集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乡村库塘湿地公园。
2017年3月,营山成立县委书记黄金盛、县长罗明远挂帅的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其列入2018年、2019年全县“十件大事”,并上升为南充市重点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紧锣密鼓。
为强化水源保护,该县组建清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取缔保护区内网箱养鱼和周边规模畜禽养殖。安装饮用水源保护标识牌,明确保护范围。开展饮用水源监控隔离防护工程,已完成5.3公里一级水源地防护网,正在建设约4公里林泽防护网,切实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移民。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65户居民实施生态移民,集中搬迁建设居民聚居点。每年向清水湖投放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类,净化水体。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水岸及周边景观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该县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湿地保育区构建出深水区、浅水滩地和陆地等不同地形,对原有水禽的栖息地进行进一步保护和恢复;通过对乡土水生植物的人工诱导和自然恢复,构建出良好的水生植被和湿地景观。据介绍,清水湖湿地中现有维管植物370种、鸟类12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
实施林泽工程。2016年以来,在清水乡老银村库尾滩涂,建设占地1000余亩、川东北面积最大、树种较为丰富的大型林泽,建成四级潜坝,堆筑人工岛屿20余个,栽植落羽杉、池杉、水松、桤木等针、阔叶乔木4000余株,栽植美人蕉、睡莲等水生植物8万余株,成为一级水源保护区的重要屏障。建设两年来,林泽植物已增加20余种,常年水鸟游弋其间,已初步呈现花红叶绿、鸟飞鱼翔的效果。
实施退耕还湿。以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和恢复,通过“沟、渠、塘、堰、井、田、泉、溪”等多种元素恢复重组,建设乡村小微湿地群。对老银村的28亩农田实施退耕还湿,在保留原有田埂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塘深、改变地形、补充植物等措施,将其建成为多塘湿地生态系统,结合农房风貌打造、沼气池建设和雨污分流等措施,实现水质净化、雨洪管理、观赏游憩等多种功能。在公园周边的渌井镇兴云村、回龙镇龙坝村等贫困村,利用原有塘堰、洼地和溪沟,初步建成80多亩小微湿地群,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省林草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宣教展示区,笔者看到,一座造型精美的乡村湿地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布展。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仪龙云介绍,乡村湿地博物馆展陈设计结合乡村湿地、水源地科普,清水湖、千里渠历史文脉,清水湖库区和谐发展、乡村振兴展望,通过图文展陈、趣味互动、场景再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展示清水湖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截至目前,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湿地大道、大型林泽、生态栈道、海绵家园及生态停车场、湿地广场等工程已经完工。
C 打造新名片 冲刺“国”字号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清水湖的常见鸟类之一。它们身材娇小,腿脚修长,体长约56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喙与腿是黑色的,脚爪黄色。在繁殖期,它们会变身‘时尚达人’,不仅会在胸部和背部披上蓬松的蓑羽,还会在头顶长出两条细长的长翎作为饰羽,就像扎了两个时髦的‘小辫’,以此来吸引异性的注意……”清水湖畔的生态栈道旁,竖立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白鹭的展板还取了“头扎小辫最时髦”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标题,让人过目不忘。
工作人员介绍,在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内,这类展板有84块,内容涵盖湿地生物科普、湿地保护宣教、公园参观指引等,既有对整个景区景点的介绍,又是一种科普宣传的手段。
公园还选聘湖区39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对湿地公园及周边林区进行管理,参与湿地巡护工作。聘请7名湖区群众担任湿地巡护员,宣传法律法规,进行清水湖入侵植物清除及垃圾清理等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理念,生态护林员和湿地巡护员一起,担任湿地公园的看护员,保护环境、爱护湿地的宣传员。
据了解,营山规划了“一心五区、一环三廊”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属于“五区”中的湿地山水田野研修区。营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涛表示,营山将充分利用清水湖优越的生态水域及周边的山地田林资源,依托乡村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态体验及湿地恢复创新尝试,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区。下一步,将逐步开展湿地观光、湿地休闲、科普展示、田野教育等生态教育体验项目,打造四川乡村湿地旅游新名片。
“嘉陵江引水工程竣工在即,营山至清水快速通道即将开工,我们将适时包装开发千里渠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招引客商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借助市场手段推动乡村跨越式发展。”李涛说。
据了解,今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还将对包括清水湖在内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进行评审,一旦获得通过,清水湖将正式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新闻推荐
创新驱动 点燃发展新引擎2018年以来,全社会研发投入8000万元;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高新技术产值达47亿元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营山县立足县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举措开展创新创业系列活动...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