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花椒为主的森林食品5万亩 在国际工业港建设精深加工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花椒”种成“大产业”
■ 营山记者站 邓斐/文 彭杰/图
近年来, 营山县将青花椒列为重点经济林产业, 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县栽种花椒树5万亩以上,今年已投产的花椒近万亩, 产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因地制宜种花椒
7月17日下午, 骄阳炙烤着大地。记者在清水乡清水村嘉实农牧专业合作社花椒基地看到,五六十名村民戴着草帽、背着药箱,正在地头除草、施肥。
在地里劳作的红岩村村民刘昌华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大片土地撂荒。而腿有残疾的他只能守在家里,成为了贫困户。自从栽上了花椒树,他在基地长期务工,每年有近2万元收入, 他的妻子廖雪梅在基地打零工,每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此外,还有土地租金、产业周转金分红,他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介绍,2015年10月, 清水乡党委、政府招引在外做中药材批发生意的营山籍乡友蔡光华、 蔡小兵、 梁小波三人回乡创业。3名业主在该乡清水、红岩、银鸽村流转土地2056亩, 投资建设脱贫奔康花椒生态种植园。
“今年是花椒基地初次挂果,挂果率在90%以上。花椒成熟后,先后有12批客商来谈收购事宜。”该合作社创始人之一梁小波告诉记者,今年,该合作社还在基地内修建了一座占地11亩的加工坊。 加工坊内建有10个烤炉和4个冻库,鲜花椒采摘回来后立即进行加工、进库。“既能保存产品品质,又能提高经济价值。”梁小波告诉记者,青花椒保鲜期很短, 且每公斤的单价在15元左右,而烘干后的花椒每公斤价值在70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与政府的引导、扶持与服务密不可分。同时,这一切还与该县第一个种植花椒的乡友李远红紧密相关。” 营山县林业局副局长邓全明告诉记者, 双林乡麻柳村乡友李远红2008年返乡种植花椒,2013年初见成效。如今,他的1200亩花椒基地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他还带动一大批乡友发展花椒种植业。截至去年底,全县种植花椒面积达3万余亩, 今年已产生效益的有近万亩。
建成63个花椒产业园
营山是典型的山丘地貌, 虽然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但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发展花椒等木本油料。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该县提出在10个山区乡镇发展以花椒为主的森林食品5万亩,依托龙头企业在国际工业港建设精深加工厂, 切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月19日上午,记者在东升镇三官村脱贫奔康花椒产业园看到, 刚刚栽种不到两个月的花椒苗长势良好, 漫山遍野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而此时,该镇林业站技术人员杨桦东正在指导业主和社员对花椒苗进行病虫害防治。“因为有了政府‘先建后补\’的扶持政策,业主和社员都非常重视花椒苗的生长,除草、打药、施肥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杨桦东说。
据了解,该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进业主流转300亩土地成立合作社,吸纳51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周转金入股,积极发展花椒种植业。
记者从营山县林业局了解到, 今年5月以来,营山在20多个乡镇建成了脱贫奔康花椒产业园63个,面积达1.93万亩,栽植花椒121万株;20968户贫困户发展起庭院经济,共栽植花椒84万株。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产业升级促长效
今年6月,青山乡三湾村的脱贫奔康花椒产业园里收获花椒3吨,村里来了不下5拨客商想要全部收购花椒,业主郑绍平始终没同意。原来,他在县城开了一家以青花椒口味为特色的餐馆, 生意十分火爆。“我们种植的花椒不仅鲜香, 而且很生态。”郑绍平告诉记者,为了满足自家餐厅以及县城部分餐饮店的需求,最终他留下了部分干花椒送库保存。
郑绍平在升级花椒产业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小小的尝试。而营山县委、 县政府同样对花椒产业发展升级在进行思考和探索。去年底,营山县委、县政府与业主李远红签订花椒产业精深加工合作发展协议, 在营山国际工业港划拨土地30亩用于建设精深加工厂, 生产花椒油、保鲜花椒,利用花椒枝条种植食用菌,将小花椒“种”成大产业。
“目前,加工厂正在规划设计当中,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李远红告诉记者,保守估计,加工厂建成后每年可“消化”500吨鲜花椒和干花椒,不仅可以解决本地花椒销售渠道问题,还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从而起到延伸产业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鲜润)“咔嚓咔嚓……”伴随着清脆的剪刀声,刚刚采收回来的芦笋被村民切齐、筛选、过秤、包装、贴签、装箱后,即刻发往...
营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营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