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游戏有人陪、孤单有人暖……“童伴妈妈”和一群娃的故事

四川工人日报 2017-06-30 01:16 大字

伴随着暑假的到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四川现有留守儿童93万,为了让这些孩子的成长有“妈妈”的呵护,2015年10月,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省民政厅、中国扶贫基金会、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始探索实施“童伴计划”项目。“童伴计划”带给无数留守儿童“不普通"的母爱与陪伴。正如爱心网友所说: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一个人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点。显而易见,“童伴妈妈”的一点点带给孩子的改变却是无尽的。

温暖的“童伴计划”

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10年之际,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省民政厅、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一个人、一个家、一套工作体系”为核心的“童伴计划”项目,目前已在四川省21个市州53个县的165个村落地实施。项目包括在留守儿童集中的村招募一名专职“童伴妈妈”负责本村留守儿童关爱,同步建设一个“童伴之家”作为活动阵地,协同各级团委、民政、公安、教育、卫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最终实现陪伴关爱并及时发现解决留守儿童困难和需求的目的。

一个村一个“童伴妈妈”,24小时×7天的全天候陪伴,留守娃们从此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游戏有人陪、孤单有人暖……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童伴妈妈”们辞去高薪工作、放弃家族企业、从繁华都市来到偏远山村。她们不畏路途遥远坚持每天走山路入户访问,她们学会了用微信、QQ,只为让孩子们随时见到父母;她们甚至将家境困难的孩子接到家中悉心照料……一年来,100余名 “童伴妈妈”走访留守儿童及其亲友4.7万人次,为农村儿童建档立卡3.5万余份,帮助解决包括协助儿童返校、户籍登记等儿童福利需求7000余例。

一群娃和一个“妈”

南充市营山县黄渡镇晨钟村的“童伴妈妈”夏老师所在的村子大约有140多名儿童,其中超过半数是留守儿童。夏老师解释说,这个数据经常变化,“比如今天有父母回来了,孩子就不是留守儿童;明天父母出去打工了,孩子就变成留守儿童了。”但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晨钟村是非常少的。

“我们这儿的村民为了生活必须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很多,有些才七八个月刚刚断了奶父母就出去打工了。很多刚学会走路就被留在家里了,所以他们性格都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夏老师说,平时来“童伴之家”的孩子大约有二三十个,周末开展主题活动的话会有四五十个。项目办配备的文体用品和平时开展的游戏活动更偏向于小学生和初一阶段的孩子们,高中阶段的孩子很少参加活动,太小的、离“童伴之家”比较远的,由于我们无法保证接送和安全,多在农闲的时候由家长陪同前来。

“我们每周的安排都是满满的,每周一、三、五下午要开放童伴之家,每周二、四要去家访,而周末两天则要开展活动。”夏老师说道。由于村子较大,村民居住相对分散,因此家访很多时间都用在了路上。“我不会骑车,所以只能徒步去家访,有时候要走很久。”夏老师觉得,要是把路上的时间用来陪孩子那该多好啊。

50多岁的夏老师之前当过教师,对孩子格外喜欢。“以前还没有‘童伴计划\’的时候,我去学校接送孙子就会有一些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说没有人可以辅导孙子的作业,希望我可以帮忙指导。我也很想帮孩子们辅导,但是大家住的很远所以不方便。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把大家聚集起来那该多好。所以当‘童伴计划\’开始招募‘童伴妈妈\’时我就踊跃报名了。”于是2016年1月夏老师成为了第一批“童伴妈妈”。

通过一年多的付出,晨钟村的孩子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一个孩子以前看到任何人都不说话,通过一次次的走访和接触,他居然在上次家访中主动拿出他的苹果给我;还有一个男孩子因为爷爷奶奶忙所以经常到‘童伴之家\’来让我给他洗头,所以接触较多,他的作业都不愿意给爷爷奶奶签字,都让我给他签字;还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她奶奶有时候一着急会打她,她正是叛逆期,所以有时候会和奶奶起冲突。之后就哭着跑到我这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她是怎么想的……”夏老师对孩子们能对她诉说心事、愿意和她在一起感到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她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暑假来临,夏老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有些孩子离‘童伴之家\’很远,沿途还有河、水池,所以我们很担心他们在路上的安全问题。”夏老师说,每次都会给孩子们讲安全问题,还经常会打电话确认孩子们回家没有。虽然“童伴妈妈”这份工作费心、费力,但是夏老师愿意为了孩子们一直做下去,因为她爱他们。

他们因“童伴计划”而改变

“童伴计划”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明显的。13岁的小蕊和爸爸在一起生活。她从小乖巧懂事,每天放学后都要自己摘菜、做饭,但总是沉默寡言。自从有了“童伴妈妈”,她脸上的笑容多了,在“童伴之家”充当起大姐姐的角色,带小朋友一起玩耍。

6岁的洋洋跟奶奶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没有妈妈的洋洋比同龄的孩子要瘦弱很多,还不爱说话。因为奶奶和爸爸的身体不好,很多家务都压在洋洋身上。只要一有时间,“童伴妈妈”就会去他家帮忙做家务,为了让洋洋的奶奶能够行走还特意买了副拐杖。“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童伴妈妈”张新民说。

孩子们从最初的逃避与漠不关心,到主动吐露心声,再到后来撒娇地叫她们“妈妈”,不舍得与她们分离。“童伴妈妈”们的真心相待、无私奉献温暖了无数孤独、胆怯的心,也让无数心事终于找到了诉说的对象……

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童伴计划”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办对“童伴妈妈”的定位并不是父母或者家庭责任的替代,而是通过她们的履职尽责,进一步强化、指导、督促父母或者家庭责任落实,“我们会紧密围绕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经济,吸引更多的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力争从根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迫切盼望能为‘童伴计划\’等关爱项目募集更多社会资金,政府资金的投入为关爱项目推进进行兜底,保证顺利运行,但社会资金的投入会让关爱内容更加饱满、丰厚,每人一点点的支持,都可以让关爱项目走得更深、更远、更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党政和全社会浓浓的爱,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拥有最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陈秋名/文共青团四川省委供图

新闻推荐

业养鱼技术培训会,免费为城南、济川、茶盘、凉风等乡镇的4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进行了养鱼技术培训。主办方还为学员免费发送了1000多公斤鱼苗。图为免费发送鱼苗

6月20日,营山县残联举办了残疾人脱贫示范区创业就业养鱼技术培训会,免费为城南、济川、茶盘、凉风等乡镇的4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进行了养鱼技术培训。主办方还为学员免费发送了1000多公斤鱼苗...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