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举措更科学 脱贫成效更显著
2016年,四川全省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谈及去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果,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杨建德十分振奋。
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合力攻坚,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向大山深处,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虽然脱贫成绩显著,但面对省委提出的今年全省要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依旧繁重。接下来该如何着手,让帮扶举措更科学、脱贫成效更显著,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
汇聚合力 构建大扶贫格局
2015年7月,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省政协委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优势,省政协启动“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2016年初,根据省委部署要求,省政协主席会议反复研究,决定把“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向凉山聚焦和深化。
截至201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中,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4.1万多名政协委员联系帮扶贫困村9340个、贫困户64375户,提交提案9693件,开展调研视察9557次,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做好事实事16.5万多件。
在杨建德看来,脱贫攻坚除了政府主导、发挥体制优势外,还需要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汇聚起扶贫合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模式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而这样的大扶贫格局,四川正在加速形成。
杨建德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帮扶双方链接起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发布扶贫开发各项政策和工作动态,发布特色农产品供求、招工、项目投资等信息,促进帮扶双方的直接对接,实现定向扶贫与***。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解决贫困户创业就业难、扶贫项目招商难等问题,为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和组织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提供畅通渠道。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阿什老轨认为,人民政协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及优秀人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凉山州是其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突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帮扶重点,扎实开展帮扶工作。”阿什老轨说。
发展产业 走***路子
2月23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下乡,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和集体经济等,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就业增收。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
省政协委员邓蛟龙对产业扶贫高度认可,在南充市营山县茶盘乡道林村,由他回乡帮扶修建的两个养鸡场已投入使用。通过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当地贫困户有了比较稳定的增收来源。
“***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委、南充市委主委,南充市政协副主席朱家媛认为。
“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应加大农业工人职业教育力度,转变他们的观念,提升他们的素质,以适应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需要。”朱家媛说。
杨建德结合自己长期的调研建议,在产业扶贫中,应该找准特色产业与脱贫增收的结合点,将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衔接起来,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花争艳,路蜿蜒,天湛蓝,人开颜。初春的营山朗池湿地公园,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人们悠闲地欣赏绚丽美景,聆听白鹭啼鸣……“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各大公园花团锦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营山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营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营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