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有忠魂 红军精神代代传
营山县太蓬乡蓬溪村,距营山县城约两个小时车程。这里,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至今仍为当地群众广为传颂。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战斗遗址,也有世代相传的红军精神。
传承革命精神六旬村干部带领全村脱贫
今年63岁的张顺民是太蓬乡蓬溪村党支部书记,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就一直在基层工作,任蓬溪村党支部书记30年以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革命”,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兴修村道路和饮水工程。如今,村里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提起他,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
7月27日,记者驱车从营山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近两个小时,到达了蓬溪村。这里地势为五山夹一沟,马深溪顺着山脚蜿蜒流过,村民就靠着这条“母亲河”维持生计。见到记者来采访,周围的村民纷纷上前为记者领路,其中一位便是张顺民。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张顺民年过六旬,身体多病,为了村里的事,他一天都没有闲下来。村里修路,他每天都去现场,还为大家买西瓜解暑,自己舍不得吃,中暑晕倒在现场。
“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我们一起脱贫致富,如今,村上正逐年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当地村民孙本胜告诉记者,多年前,蓬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买盐都要走上好几公里。如今,村里的道路通了,饮水工程也建好了,2014年,蓬溪村成功摘掉“贫困帽”。
百姓家中无小事全村亲如一家人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张书记都要操劳,几十年如一日,太难得了。”当地村小老师付满琼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每次遇到下雨,学校门口总能看见他的身影。看着学校的孩子挨个过完河,张顺民才会放心离开。遇上下暴雨的夜晚,他还要挨家挨户敲门,提醒村民注意安全。
村里有一户“五保户”叫冯治国,患有疾病,他家中的亲人去世后,张顺民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只要我有劳动能力,我就要让他吃饱饭。”直到冯治国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张顺民都一直陪伴着他。
“我们也知道,他的收入并不高,但多年来,却把村里人都当作自家人,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替我们着想。”孙本胜告诉记者,2010年,为争取修路,张顺民经常往返县城和乡镇,回到家时常已是深夜。如今,连接村上的最后一公里道路正在建设,看着致富之路修到家门口,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杨晓江 周晓琪 采写 图片由本报记者 梁洪源 摄
新闻推荐
省政协调研“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南充开展情况突出政协履职特色 助力脱贫攻坚更有成效吴小可参加汇报会
本报讯(记者贾春实习生龚冰琳)8月2日至3日,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何顺洪一行来到南充,就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在南充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市政协主席吴小可,省政协农业委专职副主...
营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营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