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校园走向社会大学生公益活动更接地气 每周末前往医院,照料白血病儿童;上门为社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深入农村, 帮助村民干农活,给留守孩子上课……

南充日报 2016-04-21 07:4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双早

3月5日至4月5日,川北医学院举办第三届“公益节”。从校园文化到社会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南充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走出校园的他们,也越来越接地气。

照料白血病儿童大学生成立专门服务组织

4月17日上午9时许,市中心医院住院部,9岁的宁宁在母亲周善红的帮助下,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去年10月初,家住蓬安县的宁宁被确诊患上白血病,每周往返医院治疗成了常态。近段时间,宁宁的病情有些不稳定,周善红便辞了工作在医院专心照料儿子。

“宁宁,苹果是爸爸刚才去买的,你吃点嘛,对身体好。”周善红将削成块的苹果片递到儿子嘴边,可宁宁就是不愿吃。

全家人正不知该怎么办时,病房门被推开了,随后走进4名年轻人。

“邓华哥哥,你来了啊!”看着领头的小伙子,宁宁来了精神。跟宁宁的家人打了招呼,领头的小伙子将苹果片递到宁宁的嘴边,“不吃东西怎么行,你吃完,哥哥陪你看漫画。”

宁宁口中的邓华哥哥名叫黄邓华,来自川北医学院一个名叫“汇爱”的大学生社团。在学校的鼓励下,从2014年开始,黄邓华等200多名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每周末自发分批次前往南充各大医院,为白血病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当天,除了陪宁宁看漫画,黄邓华还带着宁宁在楼道里散步、聊天。

11岁的巴中男孩帅帅也是一名白血病儿童,由于离家远,17日当天只有年过六旬的奶奶守在身边照料。志愿者们到来后,不仅给帅帅讲故事,还为他更换了干净的床单。

“服务白血病儿童,是中华慈善总会倡导的‘一张纸献爱心\’活动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小小的举动,能够给白血病儿童送去温暖。”黄邓华说。

15个学生社团完成转型公益、实践两不误

“大学生有干事热情,却往往将活动集中在校园内进行,既没有融入社会,也不接地气。这就是我们开展‘公益节\’的原因。”采访中,川北医学院“公益节”项目负责人梁蕊对记者说。

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该校先后与环保、共青团、社会公益组织联系,15支校园社团率先进行公益转型,从校园走向社会。全新的公益项目中,既有去医院无偿照顾病人,也有上门为社区贫困家庭等进行服务。

营山县新店镇千丘村是川北医学院的***村,除了教职工积极参与帮扶,一支30人组成的大学生公益志愿队也加入进来,农忙时帮村民收菜、搬玉米,闲暇时为当地村小的70多名孩子上课。“我们在当地设立了一个‘心愿小组\’,每次去都要完成孩子们的一个心愿,让他们快乐成长。”梁蕊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学生社团逐渐融入社会的公益理念在川北医学院很受学生推崇,如今该校已有近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全新的模式不仅能让大学生成为最广泛的公共服务事业参与者,也是一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与群团组织、政府部门的联系日益紧密,今后大学生社团接地气的公益项目也将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参观学习推广兰武村扶贫经验

(彭杰)“兰武村贫困发生率18.5%,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支部领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脱贫攻坚新路子。”日前...

营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营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