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山变草场 与牛羊作伴退伍军人实现“牧民梦”

南充日报 2016-03-14 07:57 大字

●熊莉

3月11日,记者在营山县西桥镇太极村的一处标准化养殖场看到,业主胡先国一边推着车子,一边往牛槽里添草料。一头头可爱的牛犊子纷纷探出头,咀嚼着食物,模样煞是可爱。

今年30岁的胡先国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8年,他在部队3次荣立三等功。退伍后,亲戚给他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他却放弃了都市繁华,回到老家当起了“牛倌”。

结缘内蒙古籍战友小伙子爱上游牧生活

2004年,18岁的胡先国开始了军旅生涯,先后在雅安、重庆等地当兵。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考,获得了四川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当兵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内蒙古籍战友,并成为好哥们。在一次聊天中,内蒙古战友说,他小时候读书,家里要卖一头牛来换学费。胡先国懵住了:在家乡四川,一般是三四家人合养一头牛,用于耕田犁地,有头耕牛应该算是条件很好的家庭了。细问战友才知道,他家里牛、羊、马各几百头,产值相当大。

从那以后,只要搞完训练,胡先国便缠着内蒙古籍战友给他讲养殖技术,学习饲料配量和简单的防疫知识。与此同时,他长期看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学习养殖技术。

2009年,胡先国去到内蒙古籍战友老家考察养殖项目。在这个游牧家庭里,他看到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奔驰,非常羡慕。那段时间,他与战友同吃同住,在草原上放牧,饲养牛羊,过得非常快活,也更坚定了他退伍后回家发展养殖业的信念。

放弃繁华都市回到深山当“牛倌”

2012年12月,胡先国退伍了。尽管当时他的亲戚在成都为他安排了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年轻且精力充沛的胡先国不愿意过定时上下班的生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闯下一番事业。

有一次,胡先国与姑父李远荣交谈时,提到自己学习了养殖技术,有在农村创业的想法。而李远荣一直从事工程承包工作,已经感到有些疲惫,也想在广袤的农村干一番作为。两叔侄越谈越合拍,越谈越兴奋,于是决定承包荒山,共同打造生态养殖场。

2013年下半年,胡先国和李远荣在老家西桥镇太极村承包了500亩荒山,建起标准化养牛场、养羊场。

为预防疫情,让牛羊在原生态的环境里生活,胡先国选择了距离场镇较远的荒山建立养殖场。创业伊始,荒山上除了杂草什么都没有。要喝水,他就在山上的坑洼里找;没有地方做饭,他便搬来几块砖架起一口灶。山上交通不便,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泥土路。无论天晴下雨,胡先国都在这条路上往来奔波。“部队里训练那么辛苦,我几年时间才穿烂一双军靴,而这次创业,我3个月时间就穿烂了一双。”提起创业的艰辛,胡先国语气里更多的是坚定。

与农户合作携手打造生态养殖场

在肉牛品种的选择上,胡先国和李远荣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先后到山东、江油、阆中等地考察,最终引进了50头“西门塔尔”和“夏洛莱”。为了让规模迅速壮大,他们成立了营山县荣华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共同发展养殖业。即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防疫、配种,农户家配种产下牛犊后,由专业合作社按市场价回收。

村民谭孝材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家的母牛免费配种成功后,生下的杂交牛比起原来传统养殖的本地牛体格更大,更健康结实。以前一头牛犊只能卖2000多元,现在价格提高了好几百元。见到成效后,牵着牛到胡先国的养殖场来配种的村民多了起来,在该县星火、柏坪、西桥、七涧等乡镇,均有了合作伙伴。

西桥镇村民罗廷明以前在该合作社打工,受胡先国的影响,也投资10万元钱发展养牛业。如今,罗廷明已经成为当地的养牛大户,养牛为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去年,胡先国的养殖场出栏50头肉牛,50多只黑山羊,实现产值70万元,这个好消息无疑让叔侄俩更增添了创业的信心。按照他们的计划,今年将再建一个标准化养牛场,养殖肉牛220头。同时,利用农家肥发展经果林和珍稀林木,在林下养殖“跑山鸡”,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态养殖场。“我经常在梦里回到内蒙古大草原。”胡先国说,他的梦想就是要把荒山便成草原,让成群的牛羊在上面奔驰。

新闻推荐

好村民义务照顾孤寡困难老人30多年———记南充市第一届“十大孝星”、营山县六合乡团堡村村民阳宁碧

●本报记者唐甜“你慢慢地嚼哈,今天炖的猪蹄比较软,待会再喝点汤。”3月23日,记者在营山县六合乡团堡村见到79岁老人阳宁碧时,她正在给同村老人肖后珍喂饭。30多年来,她义务照顾本村7位无亲无故的...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