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承包撂荒地,建立合作社,发展种养业返乡创业 山旮旯里刨真金

南充日报 2015-12-07 08:32 大字

●杨汉国 李永辉

“只要找准方向,山旮旯里也能刨出真金白银。”这是营山县柏林乡长滩村46岁村民张彬的切身感受。扎根山乡种植蔬菜、养殖山羊,不仅让他走上了致富路,也让他成为深受乡邻爱戴的致富领头雁。

为了家人 打工仔回乡创业

12月5日,记者来到该村。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菜地里,“上海青”、四季葱青翠欲滴,白菜、萝卜翠生生一片。一个中年汉子一边张罗着把刚采摘下来的蔬菜搬到货车上,一边还不停地接听电话。同行的柏林乡人大主席张重九介绍说:“打电话的人就是张彬。”

据介绍,1986年,年仅17岁的张彬离开老家到外打拼,在后来的10多年里,他先后辗转辽宁、西藏、河南、广东,搞过种植业、管理过工厂,虽没成为大老板但生活也较为富足。

2002年,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让张彬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原来,年迈的父亲一病不起,母亲也因长期患风湿病而致残,家中实在需要人照顾。迫不得已,他选择了回家。日子在一天天慢慢过去,而他的腰包也在一天天萎缩。长期下去,一家人的生活靠什么来维持?张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柏林乡距离县城80多公里,与达州市、仪陇县交界,乡场人气旺盛。但张彬却发现农贸市场里的蔬菜绝大多数靠“进口”,而且价格不菲。联想到村里的大片土地撂荒,而他也在外种过几年菜,于是,张彬决定利用家乡充足的土地资源重操旧业。在当地政府和村组干部的支持下,张彬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自家有3亩多土地,加上邻居们的部分撂荒地,如果种蔬菜,既不愁土地、也不愁销路。”张彬告诉记者,2003年春天,他请来旋耕机,除掉地里的野草,种上四季豆、韭菜、辣椒、丝瓜、茄子等品种。虽说这一行很辛苦,但由于产销对路,他很快尝到了甜头。种植面积由当初的几亩发展到50多亩,种植品种发展到30多个,引得乡亲们刮目相看。

随着蔬菜种植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张彬又动起了心思———养殖山羊。一来可以让周边大片荒山荒坡派上用场,扩大挣钱门路,二来可以为蔬菜种植提供大量的肥料,提高蔬菜的品质,降低种植成本。

2004年,张彬开始建圈舍,购种羊,并多次外出“取经”,买回一大堆关于养殖方面的书籍,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年过后,母羊开始下崽,在他的精心饲养下,一只只小羊羔渐渐长大,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遭遇挫折 决不轻易言弃

创业路上,除了身体上的劳累,还有意料之外的挫折,让张彬尝到了苦头,经受了磨练。

2005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张彬地里的蔬菜砸个稀烂。眼看种植了一季的蔬菜全部化为乌有,张彬的妻子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样的灾害好多年才遇到一次,只要我们及时改种,也许还能挽回些损失。”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决定从头再来。所幸的是,通过采取补种、改种等措施,他们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2013年发生的一场变故,同样让张彬始料不及。他饲养的山羊接连发生死亡,经过兽医的会诊和抢救,仍然损失过半。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最后发现问题出在饲料上。饲养山羊的玉米是他从村民家里收来的,由于在前期储存过程中,个别农户为了让玉米储存时间更长使用了农药,山羊吃了农药残留量较高的玉米便中毒了。

虽然这次中毒事件让张彬损失了好几万元,但痛定思痛后,他仍然选择了坚持。

一路向前 成为致富领头雁

发展传统种养业,只有做大规模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农牧、工商等部门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彬发起成立了营山县新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很快发展社员10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

去年,张彬又筹集20多万元,利用自家的承包地,新建了1200多平方米圈舍,成立了营山县禾坝山羊养殖家庭农场。为了带动村民养羊致富,张彬采取托养的方式,将羊羔无偿送给村民喂养,养大后按山羊增加的重量以市场价付给村民劳务费。这种模式给没有本钱发展产业的村民提供了一条生财之道。

如今,张彬的家庭农场存栏山羊80多只、母羊60多只,年收入五六万元。此外,30多户村民代养山羊近百只。“一只小羊喂大后可卖到七八百元,我不用出本钱就能挣到近400元的劳务费。”该村村民张大品说。

“正是因为他致富不忘乡亲,引领一方发展成效明显,在2013年底的村‘三委\’换届选举中,群众把他选为该村监委会主任。”张重九说。

新闻推荐

新设立绥安街道办 撤销济川乡设济川镇部分乡镇调整行政区划

本报讯(杨汉国)12月18日,记者从营山县民政局获悉,经省政府批准,该县部分乡镇调整行政区划,新设立绥安街道办事处,撤销济川乡设立济川镇。据了解,新设立的绥安街道辖原朗池镇的绥山、中城、北坝、西月...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