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投资8000万元治理污水河
近日,让营山县城南镇居民期盼已久的走马岭河整治施工开始了,走马岭河“臭名”即将改变。
现状:河道隐身街巷中
记者沿着马岭河一路下行,只见走马岭河直接隐身在了街巷中,沿途各种污水直排河中,阵阵臭气扑面而来。
城南镇三星村3组76岁的村民何其俊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走马岭河河水清澈见底,沿河两岸的村民们还常常在河里洗衣淘菜,随着两岸楼房增多,河道一天天变窄、淤泥一天天增多、河水一天天变臭,走马岭河渐渐成了今天的模样。
“每涨一次水,我们这个小区就要被淹一次。”提起小区外的走马岭河,家住营山县城天怡街军休站小区的蒋志文叫苦不迭,“河水灌进小区后,往往就是齐腰深,居民们进出只有靠划船。”
而在县城粮店桥处,记者看到,上游是一段宽不足5米、深不足2米的河道,下游北侧,用钢筋支撑的“吊脚楼”占据了近一半的河道,站在桥头,丝毫看不出河流的走向。如果没有当地人介绍,很难想象这就是横贯营山县城的南门河。
据营山县水务局相关资料显示,营山县城内,共有3条河。按其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门河、南门河、走马岭河。走马岭河由东流到西,经县水务局门前折回,沿县人民医院后大门穿街而过,走翠屏山南侧,与南门河交汇。
南门河、走马岭河贯穿营山县城,两河沿岸是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区,城市主干道跨河而过,由于水流量过少,加之城市污水排放方式为雨污合流,造成河道污水横流,污染严重。还有许多建筑临河而建,建筑与道路纵横交错于河道上,河道实际宽度大大缩水,部分河段由于障碍重重,成了排洪的“瓶颈”。
2009年以来,该县投入巨资对北门河实施了综合整治,昔日的臭水河变成了水清岸绿的清水河。但由于南门河、走马岭河处于县城腹地,多处河道被建筑物覆盖,河道清淤和疏浚难度大,成了环境治理难啃的“硬骨头”。
攻坚:要让河道水清岸绿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完成北门河整治的同时,营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启动南门河及走马岭河治理工程,并委托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方案设计。
据营山县水务局工程师杨林全介绍,根据整治方案,该项目主要是通过疏浚河道、建防洪堤、解决污水直排,实现河流水系与排污管网协同运作,从而解决防洪排涝和水环境治理问题,改善县城居住环境。
据介绍,根据设计方案,南门河治理的范围为:上起旗杆坝,下至北门河会口处,长度为2.38公里;走马岭河上起刘家院子下至南门河会口处,长度为2.83公里。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堤防工程3公里、河道清淤4公里、新建化粪池31座、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4座,沿河挂管3000米、建设截污堰1处、铺设截污干管650米等,整个项目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
“河堤与北门河整治相比较,南门河和走马岭河整治工程施工条件更为复杂,施工难度更大,部分河段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机械作业,河道疏浚只能依靠人工佩戴防护装备进行。”营山县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部办公室负责人陈华明如是说。
据介绍,为完善沿河小区院落功能,提升沿河整体形象,巩固整治成果,改善广大群众人居环境,在南门河整治过程中将同步实施14个棚户区、老旧院落整治。进行污水改造、环境优化、设施配套,包括道路改造及铺装48200平方米,绿化7600平方米、安装庭院路灯240盏,实施街道、门面整治5600平方米。
“整个项目计划明年完成主体工程,2017年底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沿河两岸人居环境。然而,由于明渠与暗河组成的特殊性,后期运行维护任务繁重,仍然需要市民共同呵护。”陈华明说。
杨汉国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新闻推荐
12月16日,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杨鸣带领办公室一行人员,深入3个基层市管所进行年末廉政督察工作。该局督察人员在事先不给基层市管所打招呼的情况下,深入城关、回龙、绿水市管所,对所里人员...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