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城乡环境 “脏乱差”变“洁净美”
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工作机制,组建专项督察组开展定期、不定期督察;启动城区道路及管网改造工程,构建长效城市管理机制———●张雷
院落干净整洁,水塘沟渠清澈见底,一幅舒适宜人的田园风光;美丽的湿地公园、白塔公园、绥安大道,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连日来,记者踏访营山县城、乡村,所到之处呈现出美观、整洁的新气象。
一直以来,营山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美丽、幸福、和谐、文明新营山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
今年以来,为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难题,营山县积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机制,让农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5月26日,记者在渌井镇双河村看到,保洁员汤若军扛着笤帚、推着垃圾清运车,对他负责的村道公路进行巡查。清扫果皮、树叶,捡拾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汤若军说,他和同事每天都要清扫、捡拾村子里的垃圾,从不间断。“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村子都是干净整洁的。”汤若军说。
汤若军的自信,源自营山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深入人心。4月10日,该县召开专题动员会,安排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工作机制。同时,组建专项督察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察,并通过县电视台,对推行不力、效果不明显的乡镇进行曝光。
该县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等,有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写进村规民约,层层签订三包责任书,确保群众自主参与生活垃圾处理,提高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格局。
“现在环境好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双河村村民粟国华说,以往不要的东西,随手一扔就了事,现在丢垃圾之前都要想下,这样会不会形成污染,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与管理并举
“这人行道以前高低不平,要是雨天,一不小心会踩上‘地雷\’,溅得满身是水。”看到县城改造一新的人行道,居民王先生十分感慨。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2013年,营山县启动了城区道路及管网改造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老城区街道的提档升级。拆除原来破损路面,将车行道铺筑为沥青路;铺设雨水管、污水管,实现雨污分流;采用压印、透水混凝土和花岗石铺装改造人行道;规范水、电、气、通讯管网线和交通标识;全面实施道路绿化、亮化、美化。
如今,走在崭新的大街上,只见道路宽阔、路面平坦,道路两旁栽种了绿油油的树木,各种交通标识一应俱全,街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记者从该县建设部门了解到,翠屏路、文林路、外西街、正西街等16条城区主要干道已经完成改造。今年6月,北门桥至城北实验学校段将启动改造。
与此同时,营山县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建成白塔公园、翠屏山公园、西月湖公园、湿地公园及北门河滨河绿化轴线,城区在空间上形成“四个公园绿心、一条北门河绿轴、多点、多线”的开放性绿化系统格局。以居住区绿化、城区道路绿化等绿化工程为重点,实施“见缝种绿”,使绿化系统更加完善,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该县还在城市管理方面下功夫。以网格为载体,把城管资源整合进网格、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科学配置城管资源,全面整合社会力量,逐级实行分块管理,从而有效破解了城管难题,让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深入进行摊点乱摆、交通秩序、噪声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星级店铺”和“不受欢迎店铺”评选活动,探索门店管理新方法,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了市容秩序规范和环境卫生整洁。
据介绍,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县将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广大群众将享有布局合理、绿量适宜、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蓉萍在南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客”队伍。除了各个县(市、区)正在运行的大学生创业园外,南充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还专门腾出场地,为“创客”们的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区域和办...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