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流转小块耕地 大户建起产业园

南充日报 2014-12-08 20:10 大字

●杨汉国

老伴接送孙子放学上学、买菜煮饭做家务,自己则辗转在县城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再也找不到当农民的感觉了。”12月2日,在营山县城某建筑工地打工的全春安感叹道。

全春安是刚融入县城的新市民。此前,他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老伴在城里带孙子,而他则在老家四喜乡种田,偶尔打点散工。去年,一位业主到当地租赁土地,他家的两亩多稻田被看中,于是,他把地租给别人,自己住到了县城。

“过去,春种秋收,一直没出过远门。现在,土地不用自己操心了,每年不需投入分文,就可净落几百斤稻谷或等价的现金,田地不撂荒,吃饭有保障,自己少了牵挂。”全春安说。

“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愈来愈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营山县农经局局长侯华明说。

据该局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县流转土地32369宗、13.21万亩,占该县农民承包土地的23.67%,涉及农户5.55万户。按每户减少一名种田劳力计算,该县至少有5万多农民告别了种田生涯。

12月2日,骆市镇三溪村,成片的菜地里,莴笋长势喜人,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领着一帮大爷大妈在地里施肥锄草。

“别看他是个小伙子,可种起地来很有一套。”一个村民说,这个小伙子名叫陈时六,30岁出头,灵鹫镇牌坊村人,曾经是从事建材行业的小老板。去年3月,陈时六在小桥镇拱背村租赁农田200多亩,依靠机械化耕种,种起了水稻。今年,他再次拓展耕种面积,在骆市镇三溪村租赁耕地200多亩,种起了蔬菜。

“一个月后,莴笋就可上市,产量可达100多吨,批发价每斤在1.6元以上,直接销往广州江南市场。青菜是专为成都一家泡菜厂种的,有多少人家收多少。”谈起前景,陈时六信心十足。

在他眼中,这些当地人无力耕种、不愿种、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就是他大展宏图的舞台。

“依托土地流转,目前,全县有种粮大户37户,有家庭农场141家,有专业合作社398家。”侯华明说。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连片开发,破解了产业分散、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农业后继无人的难题。”营山县副县长杨荣甫说。

走进法堂乡境内,只见漫山遍野血橙树,金灿灿的血橙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据合亿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友明介绍,通过近4年时间的培育,今年,这批血橙开始挂果,目前,合作社已与重庆多家超市和水果市场达成供货协议。

据营山县农牧业局局长王兰辉介绍,这片起步于2010年,以营(山)万(元)公路为主轴,以“业主(专合组织)经营为主,农民入股分红或收取租金”为主要运行机制的血橙产业园,涉及法堂、新店、朗池等地9个村,目前,已建成血橙基地5000亩。预计全部挂果后,年产鲜果可达1.5万吨。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在法堂、新店、朗池建起了万亩血橙产业园,在消水、大庙等等地连片建起了万亩核桃产业园,在济川、骆市、茶盘等地建起了万亩蔬菜产业园,这些产业园的建成,促进了营山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新闻推荐

捡到5000元现金少年归还失主

(彭杰)“连日来,我一直感动着,心中不时涌起一股暖流。当我把这件事告诉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时,他们都说我遇到了‘好人\’、……”12月10日,营山县化育中学校长龙开文收到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讲述...

营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营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