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满载桑梓情
谈继东(前排右二)在工地上。
□特约通讯员 彭杰 文/图
营山县增产乡光临村村民谈继东外出打工,通过艰难打拼,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他发家致富后不忘回报桑梓,捐资200多万元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昔日沉寂的小山村如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近日,笔者来到谈继东所在的乡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历经风雨演绎财富传奇故事
谈继东出生于营山县增产乡光临村一个贫困农家。
1986年,谈继东初中毕业不久,只身一人到新疆乌鲁木齐打工,下了火车后,兜里仅剩下10元钱。当时,一个馕饼卖两毛钱。谈继东就靠着“一天一个馕”、“留宿”火车站过日子。他到处找工作。终于在一个半月后,他在新疆第三建筑公司找到事情做。后来凭着自己的一些木工手艺,开始承包小工程。“总之,只要不违法又能赚到钱,我就去做,白天晚上连轴转。”谈继东回忆说,自己尝尽了打工的酸甜苦辣。虽然辛苦,但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4年,谈继东挂靠的公司被黑中介骗得血本无归,上百万积蓄化为乌有。谈继东待在家里闷闷不乐,甚至想到了跳楼。沉沦三年后,谈继东再次振作起来,经过艰难打拼,相继创办了建筑安装劳务公司、房地产公司。由于经营有方,企业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重诚信,讲信用。刚刚起步的微型企业,诚信比黄金重要,不要贪图眼前利益。做人讲诚信,做事讲原则,这一点很重要。”谈继东感慨地说。
如今,谈继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房屋租赁等领域。昔日的毛头小伙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他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故土。
山路难行说服家人捐资修路
2013年春节,谈继东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当时下雨,车子只能开到蓬安省道203线三元桥,我只得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回家,好几次差点跌倒。”谈继东对那次回家的情景记忆犹新。
“村道是烂泥路。村民赶集、学生上学,苦不堪言。农用物资运进、农副产品运出都十分困难。”谈继东更痛心的是,1994年7月,谈继东的岳母在家烤蚕茧引发大火,灭火时把腿烧烂了,感染后没能及时住医院,很快去世了。“当时要是交通便利,怎么会发生这种悲剧呢?”
“这些年,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希望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最急切就是让乡亲们能走上一条好路。”谈继东下定决心:尽己所能,捐资修路!
谈继东把打算捐资修路的想法告诉家人,却遭到了反对:修好几公里村道水泥路,这钱可不是小数目;老家的房子垮塌多年,该拿钱修一座漂亮的楼房……谈继东耐心细致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最后“疙瘩”终于解开。
7公里水泥路,除国家补助外,需投资215万元。2013年11月,谈继东的215万元捐款到账,村道水泥路很快启动建设。
交通改善筹划多为家乡做好事
谈继东捐资修路的义举,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群众对修路占地、损坏青苗、砍伐林木没提任何补偿,“谈老板捐这么多钱为咱们村民修路,我们受点损失也没得啥。”光临村村民刘仁琼多次请筑路工人到她家吃饭,刘永华、刘俊忠等村民义务为修路工人烧开水。年逾七旬的退休干部赵勇天天待在工地上,协助村干部处理修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严格监督修路质量。
“今年2月,水泥路就竣工了。这条路与蓬安省道203线相接,与增产乡野马村、石罐村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增产乡党委书记侯光激告诉笔者,交通条件改善后,全乡这个唯一不能通过幸福水库千里渠进行引水灌溉的村维修整治山坪塘4口,新建山坪塘2口、蓄水池2口、石河堰1处,“十年九旱”已经成为历史;引进业主何斌种植莲藕200亩,明年将扩大到370亩,让一批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挣钱。
为表达对谈继东捐巨资修路的感激之情,光临村村民自发将村道水泥路命名为“东华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给农村带来了深刻变化,更加激发了谈继东回报家乡的热情。眼下,谈继东正与增产乡党委、政府联络,积极筹划下一步的捐助活动。
新闻推荐
9月6日,笔者来到营山县消水镇碑垭村,见到刚竣工的象山桥横跨龙滩河河面。“以前靠竹筏子、撑拌桶过河,后来修跳墩、搭水泥板、建铁桥。遇到涨洪水,桥经常被冲毁,村民过河极为不便,‘过河难\’成为群众...
营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营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