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官员能“借”,别人为啥借不来?

攀枝花日报 2013-02-07 07:12 大字

□王慈生

日前,四川省营山县环保局局长李某因向一家纸业公司借款25万元被免职。据报道,2007年9月,李某在与该县一家纸业公司总经理肖某闲谈时,提及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即将在成都就业,需要在成都购买一套住房,但手头差钱。肖某表示愿意借钱,并随即借给李某25万元。李某在收款后给肖某写了借条,并在2012年5月还清了借款。2012年11月,此事被举报,县纪委介入调查。

25万,大数额了,李某却能“口到擒来”,实在令我等“仰慕”。这使我想起了“涸辙之鲋”的故事。 

庄周家贫,没办法就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闻言,变色道:“我来时路上,听到有呼喊声,回头一看,发现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你这是干什么呢?’鲋鱼回答说:‘我来自东海。可有一斗一升的水让我活下去?’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过来,好吗?’鲋鱼怒了,说:‘我现在无以生存,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呢!’” 

李某“口到擒来”,庄周却遭受搪塞,奥妙何在?是庄周学问不够吗?是庄周人品不好吗?非也,因为他这个“漆园吏”官低位卑,不像李局长那样现官现管,纸业公司求着他用得着他。一个简单的换算就明白:钱给了庄周,那是肉包子打狗;给了李局长,那是回报丰厚啊。 

网上流传着一个小故事《向朋友借钱》。故事说,作者一朋友,因为生意受挫,向作者借钱。作者虽然很疑惑——两人关系一般般,但是犹豫一阵后还是同意了。 

没想到朋友却说:“你答应借钱,还真让我意外。”原来此前,朋友已经按照亲疏关系打过9个电话,越到后面越没信心:“如果不是这次借钱,我还以为我有很多朋友,现在我明白了。” 

受到触动,作者想试一次。他选择了10个好友,发出借钱短信:“偶遇麻烦,需借钱x万元,月内归还。等复。” 

10人中,9个的经济实力都没什么问题。结果是,他收到7条信息,2个电话。回电话的,恰恰平时少有往来。作者痛了:就算你人缘再好,能在你困难时助一臂之力的,寥寥无几。 

看罢这则网文,我的感觉是:多数人,都是“漆园吏”。有事求人,不要指望热烈回应。而官员,想“借钱”给他们的人多的是! 

想想看吧,有多少落马官员说他的钱是“借”的!包括“借车”“借房子”,不胜枚举。这“借”,糊弄得了谁呢? 

执法机关一定要明白:但凡说“借”,别信他。那马甲的背后,就四个字:权力寻租! (据《检察日报》)

新闻推荐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文建明因病辞世

新华社成都1月26日电“人生旅途如同赶车一样,只是早班车和晚班车的区别,我最多就是先走一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因病医治无效,25日告别了他挚爱的土...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