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新村新生活 两河治理 臭水沟变生态之河

成都商报 2012-10-31 15:07 大字

“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鱼虾绝代。”民间歌谣传唱的,是曾经穿城而过的营山县城南北两河。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营山了解到,通过治理,曾经的臭水沟已变成“生态之河、活力之河、文化之河、宜居之河”。

污染严重

南北两河曾经的痛

营山县朗池镇火箭村75岁的杨大爷,是两河变化的见证人。老人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不断扩容,垃圾和污水开始进入北门河,“每逢汛期,河道淤塞,地势低矮的房屋经常被淹;干旱的时候,污水四溢,臭气熏天。”

营山县委书记杜延茂介绍,治理南北两河是全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

破解难题

营山启动最大民生工程

“营山是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启动了最大的民生工程。”营山县两河治理工程指挥部称,2008年8月,两河整治列入营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南北两河治理工程全长10公里,分三期实施,计划投资10亿元。而营山是财政穷县,到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方才突破亿元大关。

为破解难题,营山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财政注入资金3000万元,政府注入土地1200余亩成立了营山县城乡发展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先后从农发行融资3亿元。2009年2月,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

成效凸显

臭水沟变得水清岸绿

到2010年底,通过两河整治和白塔片区土地整理,共实现收益11亿元。目前,投资6500万元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始运行,县城每天产生的1.5万吨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北两河整治工程成效凸显。“臭水沟”变得水清岸绿,荒地成了城区发展的黄金地段,环境的改善也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11年,该县连续6年进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排行榜。现在,营山县正朝建成川东北宜居宜业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迈进。

杨汉国 成都商报记者 邓成满

新闻推荐

前天那场雨改写暴雨史蓉城未来两天多阴雨

昨日,蓉城阴云笼罩,秋风阵阵,一派深秋景象。这两天都是阴天伴着雨水的旋律,今天凌晨局部地方有小雨,今天白天将继续复制昨天的阴天间多云模式,气温波动不大。明后两天雨势渐增,阴天伴着小雨,秋凉更加浓郁...

营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营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