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进村 助推脱贫奔康

南充日报 2019-12-02 02:30 大字

●马永红

“前几年不远千里去打工,而今在村里头进厂,收入不比外面差呢!”11月30日,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电子车间里,55岁的村民林全珍正在忙碌,面前白花花的数据线头堆成堆,一折算,当天的工资收入已超过100元。

2018年10月,林全珍从广州务工回到老家,正好赶上落户险岩村的勤创电子厂招工,林全珍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很是满意:“土地流转了,以为回家只能吃‘老本’。哪知道还有活干、有钱赚!上班一年,没有一天闲着,净挣了3万多元。”

与林全珍一样,“打工不跑路,家门口致富”的还有同村的吴素兰、许凤琼等80余名村民。

“自从办起厂,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都解决了,工人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至5000元左右。”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伯介绍。

险岩村村民曾一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年轻人陆续外出务工,张洪就是其中一员。经过10余年的打拼,张洪事业有成。去年8月,村党支部回引张洪投资410万元,在本村创办了仪陇县勤创电子厂。该厂占地410平方米,主要从事手机、移动电源、掌上电脑的充电转接头、USB数据线、电脑连接线等一系列数码产品配件的生产销售。

笔者走进勤创电子厂车间,只见裁线区、焊锡区、穿壳区等区域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如图)。“年生产数据线400万条,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产品通过物流运往深圳,统一销售到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工厂建在村里,解决了8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厂长熊朝红说。

车间进村在仪陇县并非个例。笔者从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了解到,日兴镇九湾村、度门街道枣子沟村等村子共建有一定规模生产车间数十个,成为脱贫奔康的“助推器”。

近年来,仪陇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返乡的劳动力逐年增多,更多的人愿意在家门口务工。仪陇县专门出台了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等强化保障,降低返乡创业门槛。

新闻推荐

金粟书岩 翰墨溢彩的文化长廊

金粟书岩。岩壁上的书法作品。□唐明平文/图仪陇县的书法艺术世代绵延,翰墨溢彩,长盛不衰,行、隶、楷、草、魏碑、篆等...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