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让行走的课堂“活”起来

南充晚报 2018-04-09 08:30 大字

">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 南充晚报记者 陈高洁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瓶颈。

2016年, 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解决了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因怕出安全事故而“不敢、 不能、不愿”的问题,给中小学校“解了套”。昨(8)日,记者了解到,南充市一些学校已开始推动研学旅行落实,让学生们走出校门感受“立体式学习”。

出行前的准备必不可少

“本周三,我们将研学旅行目的地定在仪陇, 参观朱德故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进一步了解伟人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 南充十中初中部老师邓春雷告诉记者,该校初中部已开展过大大小小多次研学旅行活动,每次他都和孩子们一道,共同学习共同体验。邓老师还将途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为下一次出游做准备。

去年7月,南充十中组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参观邓小平故居。 当时虽说有解说员一路陪同, 但从孩子们的反馈中,邓春雷了解到,同学们对伟人的事迹并不熟悉, 大多数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返校后,邓老师将这一情况记在了笔记本上。“这次朱德故居之行前,我们做足了功课。”

“首先请来历史老师,就伟人的事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同时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对疑难问题、知识空白自己动手通过网络查阅进行初步了解。”邓春雷说,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希望在接下来的研学旅行中, 能让同学们在每一次活动中,实现受益最大化,真正做到“边游边学”。

孩子和家长都收获颇丰

“春节前,学校组织我们到高坪区长乐镇登山。 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外的知识。”在市内一所中学读书的刘涛说,自从上了高中,平时除了在校上课,基本都在家做习题,很少有时间外出活动。

“研学活动让我在体力上得到了锻炼, 同时还领略了大自然之美。” 南充十中附小学生张奕说,前不久, 学校组织他们参观南部升钟湖,“出发前一天, 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专门制作了风筝,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感觉非常棒。”张奕第一次离开家, 虽然感觉有些不习惯, 由于老师对每一天的行程和学习都制订了详细的计划,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感觉过得特别充实。

“平时工作忙, 没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如今提倡研学旅行,我们当家长的当然举双手赞成。” 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他的孩子今年10岁,性格腼腆, 怕见陌生人。“前段时间,孩子所在的顺庆实验小学组织到户外郊游,我也受邀一同参加,回来后,发现孩子开朗了不少,我和他母亲感到非常欣慰。我们觉得,孩子学知识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也同样很有必要。”

老师眼中的“游与学”

市和平路小学老师张强民说, 研学旅行看似是一场集体活动, 但却为孩子表达个性提供了机会。 孩子们在每场活动中,在老师的倡导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这种切身体验,是家庭和学校课本不能给予的。

“研学旅行,简单地说就是学什么、如何行。前期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路线,去看看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去领略人文风情, 去学习传承优良的品质和精神。”张强民说,研学旅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开阔眼界,打开思维。

在张强民看来, 研学旅行课程特别强调开放性和生成性。“无论研学课程设计得多完善,多严谨,一定不要忽视它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否则我们就只是简单地把学校课程搬到了课堂外。”张强民认为,研学旅行并不回避玩,孩子们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地学,自由地学,这样才能保证研学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才能保证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相互融通。

南充十中文宣办主任刘小虎说,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出发;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 晚上需要讨论、学习的内容; 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任务,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这些“项目制学习”,是在愉快的旅行过程中完成的,这就是研学旅行“寓教于乐”的意义。

“在学校层面,要主动架构研学课程。”刘小虎说,研学旅行在选择地点、采取的方式上等应该根据学校的校情、学情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与学校课程相对接的研学旅行产品,就像平时教学中的二次备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研学旅行应做到“知行合一”

对于研学旅行的看法, 市教科所所长欧阳明认为, 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在旅行过程中去学习新知和研究问题,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

“研学旅行是活生生的‘课堂\’,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活动, 也不是校内课堂的简单‘搬家\’。”欧阳明说,研学旅行注重集体性, 强调在集体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学生的眼、耳、鼻、手、脚、脑都“动”起来,从中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在欧阳明看来, 研学旅行除了要注重集体性之外, 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要给予他们更丰富的体验感受。他建议,“在研学旅行中, 老师应该倡导学生‘动手、用眼、动脑、用心\’,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探究生活,了解触摸社会。”

“我们提倡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研学旅行,确定什么主题、让学生学什么、教学生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考验着学校和老师们的智慧。”欧阳明说,目前,在春暖花开之际,南充市部分中小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也有一些教育机构与学校联手推介相关项目,要将研学旅行推广到全市中小学校,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规范予以推动, 同时学校也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这样,才能保证研学旅行安全、有序地开展, 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增长见识,提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新闻推荐

花甲老人爱唱歌八年唱遍南充50余乡镇(街道)

现年68岁的郑志英是南充市一支民间艺术团的领队。中学时期,本可走上专业歌唱道路的她,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梦想。半个世纪以来,她一直将唱歌作为最大的爱好,常年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从2010年开始...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