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爱唱歌八年唱遍南充50余乡镇(街道)

南充日报 2018-04-08 07:27 大字

现年68岁的郑志英是南充市一支民间艺术团的领队。中学时期,本可走上专业歌唱道路的她,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梦想。半个世纪以来,她一直将唱歌作为最大的爱好,常年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从2010年开始参加送文化下乡演出至今,八年多时间里,郑志英唱遍了南充50余个乡镇(街道)。

“注意气息,脸上保持微笑……”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顺庆区文化馆声乐排练室,刚到门外就听到排练室内传来阵阵教学的声音。此时,郑志英正在跟自己的艺术团一起排练新歌曲。见到记者,她热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歌唱故事。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充人,已经68岁了。从小,我就喜欢唱歌,已经唱了50多年了。”郑志英告诉记者,小学时,喜欢唱歌的她就被老师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文艺委员,负责协助老师组织开展唱歌、舞蹈等各项文艺表演。从那时起,歌唱的种子就开始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上初中后,我依然在班级里担任文艺委员。”郑志英说,当时学校要求班级每周要学一首新歌,这个工作自然而然落到了她身上。那时,读书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录音机、收音机、电视等设备,只能通过广播收听歌曲。但往往一首歌,她只需要听上两三遍,便能将曲和词记录下来,然后教班上的同学。

“因为喜欢唱歌,我萌生了报考川音附中的念头。”郑志英告诉记者,但是老师和家人都认为她成绩好,读书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是“正道”,所以都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她最终只得放弃了走上专业歌唱道路的机会,去学习机械工艺设计,随后,进入南充一家汽配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

“虽然没能走上专业歌唱道路,但我一直把唱歌作为我最大的爱好。”郑志英告诉记者,参加工作后,她常常参加各类歌唱比赛、文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唱歌的气息、吐字等基本功还有所欠缺,于是,她决定寻找专业老师学习唱歌。

“我专门找到袁铸老师学习气息的使用。”郑志英说,“在袁老师的指导下才发现,原来我唱歌气息不足,是因为气息使用方法错误。正确的方法是气沉丹田鼓足气息,用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从而发声。”针对吐字、发音不准确,她又找到杨百薇老师,一字一句学习普通话发音。那个时候,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上课就要花去近30元。但专业训练的效果是明显的,很快她便掌握了唱歌的基本技巧和要领。为了不断提升,她还常常购买专业声乐教材,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自学理论知识、练习歌唱技巧。

“1993年,我因为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不得不办理了病退,在家休息、带孙子。”郑志英说,在那期间,她从朋友处得知南充有一支民族歌舞团,随即她便加入歌舞团并担任女声独唱。两年后,民族歌舞团解散,为了将爱好继续下去,她跟一帮同样爱好唱歌的朋友组建了金星艺术团,时常活跃在市内的各大演出舞台上。

“2010年,我们艺术团一位成员向高坪区老年大学推荐,让我去担任声乐教师。”郑志英告诉记者,她认为音乐是美好的,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于是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前去任教。通过八年时间的努力,她已经把高坪区老年大学的音乐班从最初的20余名学员,带到了现在的200余名学员,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喜欢上了唱歌。

“就在我到高坪区老年大学任教的同时,全市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当时,我们的艺术团并不局限于唱歌,还有小品、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郑志英说,那个时候,顺庆区文化馆、高坪区文化馆、部分乡镇(街道)纷纷联系她,希望她和她的艺术团能够编排节目,参与到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去。她觉得,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演出活动送到文艺稀缺的地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她便答应了下来,并积极开展活动。

“从2010年开始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至今,我先后到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仪陇县、阆中市等地,在50余个乡镇(街道)表演过上百场。”郑志英告诉记者,她并不局限于重复演出同样的作品,而是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新作品。这段时间,她正在和她的艺术团排练原创歌曲《薅秧歌》,目前已经完成了歌曲的词、曲创作和录音,正在编排歌舞。她希望能够一直唱下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带给大家。 本报记者 李然 郑志英

新闻推荐

川北大木偶三百年来舞长绸

打扮精致的大木偶。大木偶吐火。(图由受访者提供)大木偶书艺。大木偶长绸舞。大木偶已初具雏形。排练唱词。3月8日,北京,央视《花开中国-时代女性盛典》晚会。乐声悠扬,23岁的南充姑娘梁梦...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