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穷山沟 摇身变成3A景区

南充日报 2018-01-08 08:53 大字

1月7日是周末,在通往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的水泥路上,车来车往,甚是热闹,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村里观光游览。几年前,村党支部副书记彭杰不会想到,一个穷山沟,竟还能变成景区。

安溪潮村2016年底出列后,利用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走上了旅游发展的路子,2017年12月,安溪潮村成功升级为3A景区,又一次实现了美丽蝶变。

昔日贫困村 今日摇身变成景区

在仪陇县新政镇,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叫安溪。溪上有座安溪桥,桥外有座安溪庙。安溪水蜿蜒流淌而过的村庄,叫安溪潮村。

时令虽正值寒冬,但在安溪潮村,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走在村子里,一排排川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房”有序排列,剪纸宣传画点缀外墙。从山坡向下俯瞰,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起伏,通向一个个村民聚居点,一排排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波光粼粼的鱼塘整齐划一呈格状分布。“这哪里像农村,比城里人的日子还舒服呢。”游客发出由衷感叹。

85岁的村民谭精业,早起刚给庭院里的作物浇了水,他的2层楼小院子前有菜园,后有果树。“以前,安溪潮村就是个山沟小村,山高路不平,三天不下雨,脸都洗不成。现在,老乡们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天然气,光纤也通到了家里,实现了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

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谭精业精神头好着呢。闲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沿着干净的水泥路转悠,看看村道上车辆进进出出,衣着时尚的游客在村里拍照留影,热热闹闹的场景让老人感到特别开心。

打了一场脱贫攻坚硬仗,2016年底,安溪村正式出列,摘掉了贫困帽子。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引导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快?仪陇县委、县政府,新政镇党委、政府,安溪潮村的村民都在思索。很快,7条硬举措“出炉”:巩固脱贫奔康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支持贫困群众到果园、蔬菜园务工;利用光伏发电积累资金建立返贫救助基金;低保兜底27户;扎实抓好医疗救助、健康体检、惠农政策补助及农保。

“利用脱贫攻坚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发展乡村旅游,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也成了全村的中心工作。”彭杰说,一年时间以来,村里建起了农耕文化体验区,实现了由观光农业向农耕文化体验的转变;打造了百果园,里面栽种着大雅柑橘、翠红李、猕猴桃、杏子、无花果等,一共20余个品种;对环绕村子的双龙山进行了旅游开发,建设了旅游观光亭、游步道、儿童游乐场;村里还新建了旅游公厕;打造了钓鱼场,村道边栽上了格桑花……

通过一年时间的打造,2017年12月,安溪潮村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3A旅游景区。

游客纷至沓来 村里农家乐常常客满

当前属于旅游淡季,但在安溪潮村,每天都会有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少则一两百人,一到周末或者是节假日,游客则上千人,他们在村子要么休闲垂钓,要么采摘蔬菜水果,要么参观现代化的蛋鸡大棚、蔬菜大棚,尽得其乐。“待到春暖花开时,村里将会更加热闹。”彭杰认为。

安溪潮村的美丽蝶变,也让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村里的农家乐“老板娘”赵春银,就是安溪潮村的新晋业主。她和丈夫了解到安溪潮村的发展后,将城里的汽车轮胎生意交给儿子、儿媳打理,夫妻俩邀上其他几个朋友,投资200多万元,在安溪潮村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2017年4月25日开业至今,营业额近百万元。一到周末,农家乐里生意兴隆。“菜是村里自己种的,厨师手艺也好,除了吃饭,还有棋牌、垂钓等。”赵春银介绍,绝大部分是自驾来安溪潮村过周末的游客,以前从仪陇县城过来要3个多小时,现在交通方便了,公路直通,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

彭杰介绍,目前在安溪潮村,还有两家上档次的农家乐也正在打造,到时村里的老百姓,既有蛋鸡场、蔬菜大棚的入股分红,还有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产业园区、农家乐里上班,收入将继续稳定增加。

(本组稿件由记者 张松 李奎 实习生 童铃曦 采写)

新闻推荐

南充市多渠道选聘人民调解员,不断完善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一线

12月16日,笔者从市司法局获悉,目前,全市九县(市、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有6519个,人民调解员达3万余人。随着南充市调解组织的进一步完善,调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矛盾纠纷均得到及时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