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仪陇县瓦子镇赵奎梁村第一书记何刚抓产业促增收,全村在2016年出列贫困村脱贫不是终点 “目标股长”有了新目标

南充日报 2017-07-13 04:5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奎

7月3日,仪陇县瓦子镇赵奎梁村处处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忙着修路。赵奎梁村第一书记何刚带领村民们一边监督施工质量,一边督促工人加快施工。尽管脸被晒得通红,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但他顾不得休息,忙完后又赶往村民家中,了解脱贫后的村民还有哪些需求。

仪陇县目标管理督查办目标股股长何刚从2015年担任赵奎梁村第一书记以来,抓产业促增收,村子贫困面貌得到改变。2016年,51户贫困群众168人全部脱贫,赵奎梁村成功出列贫困村。今年,他还有满满的工作计划,要带领脱贫后的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摸清问题对症下药 培育产业促增收

赵奎梁村与巴中市巴州区接壤,是仪陇县最偏远的村。2015年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因为地处山梁又没水,种不了水稻,全村30%的土地荒芜,是典型贫困村。这一幕幕,初到赵奎梁村的何刚看在眼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老百姓摆脱贫困”。

何刚第一时间与村里的老党员、老村支书、群众代表、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议,明确了“建公路、修水利、兴产业、美环境、增能力”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产业培育、人居环境建设、能力提升”的村级发展规划,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落实了具体帮扶措施。

很快,村里有了水泥路。看着修到家门口的村道路,饶家勇打心眼里高兴。“路通了,现在去镇上、县里比以前方便多啦,养的猪不仅能及时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猪仔,村民饶家勇乐呵呵地说。

而在以前,饶家勇想把猪卖出去并不容易。因为路不通,他得把猪抬出村,再走40多分钟山路。因为通了路,饶家勇在家门口就能把猪卖出去。“货车司机把车开到家门口,很方便。”年初,饶家勇还建起养殖场,养了15头猪。“年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他说。

修路的背后离不开何刚的四处“化缘”。“要把规划变为现实,不仅要项目支持,也要资金支撑。”何刚说,配合派出单位、瓦子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新建村组水泥路14.7公里,并整治和新建山平塘7口,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2处,新建村级小学校、卫生室、文化室、办公室300平方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C、D级危房改造,让贫困户有了安全住房。

为增加群众收入,何刚又与村“两委”把堰塘承包给养殖户,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利用产业发展周转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栽植花椒100亩,发展核桃产业100亩。在何刚的笔记本中还列满2017年工作计划:完成剩余的12公里村道路、组道路硬化;新栽植花椒100亩、核桃300亩,全村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建制立约强队伍 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如今的赵奎梁村,处处可见何刚和村“两委”干部的联系电话。“作为第一书记,就要随时把群众冷暖记心间。”何刚说。

自担任赵奎梁村第一书记以来,何刚为受灾贫困户、大病贫困户争取救助金2万余元,为贫困户争取发展资金近10万元,为养殖大户争取产业补助金4万余元,为科技扶贫户争取免费沼气建设项目;特别留心老党员、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经常为他们办实事。

何刚坚持从制度管理入手,制定和完善了《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行为、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和村级决策程序;坚持定期为全村党员上党课,鼓励党员建言献策,提高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村环境卫生治理》《村道公路管护办法》等,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自治水平;组织开展“遵法守法、习惯养成、感恩奋进”三大主题教育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四好村”创建活动,评选“好媳妇”“感恩奋进户”“清洁卫生户”等40余个(户),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新闻推荐

指尖微服务 打造“智慧法院”

本报讯(殷胡平郭建坤记者牟廷河)记者昨(3)日获悉,仪陇县法院在该院诉讼服务大厅设计制作精致的“二维码宣传栏”,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获取相关诉讼服务,这也标志着该院“智慧法院”建...

仪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仪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