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等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精准明确解决“贷给谁”的问题———金融扶贫 带动1.98万户贫困户增收
●李斌
近年来,仪陇县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带动发展的重要杠杆,借力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下好奔康“一盘棋”,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5月底,仪陇县扶贫再贷款余额6.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03.9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4.39%;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1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4.81亿元,带动1.98万户贫困户增收。
网点下延拓服务
7月6日上午,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村民袁明清来到家附近的金融综合服务站,短短两三分钟就把钱取出来了。“自从家门口装了农商银行的这个机子,我们大家都很高兴。以前要跑半个小时到镇上才能存钱、取款,现在省事多了。”
袁明清所说的“家门口的银行”,指的是仪陇农商银行在安溪潮村布放的自助银行。该网点安装了存取款一体机、取款机,全天候24小时提供存款、取款、缴费、查询、修改密码等多项业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银行业务。
该县按照“网点到乡、站点到村”的思路,大力开展了金融网点下农村、进农户活动,以银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扶贫互助社等为依托,广泛增设乡村物理网点,持续加大金融机具投放,全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有银行网点156个、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5个、助农取款服务点1438个,设置ATM(CRS)机323台、POS机4827台,在全市率先实现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机、乡镇有ATM机、县级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金融扶贫的基础。仪陇县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牵手行动”,政府部门深入金融机构调研金融扶贫和经济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发改、农牧业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需求;政府部门和银行适时深入企业、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等地现场办公,及时快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建立融资信息数据库,将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纳入其中;编印金融扶贫服务手册、银行信贷手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了政银企和贫困户的良好对接。
创新模式助脱贫
贫困户众多,如何精准明确“贷给谁”是关键点。仪陇县持续实施“扶贫再贷款+个人***贷款”“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等信贷服务模式,瞄准贫困人口脱贫和奔康产业园发展,坚持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金融扶贫为贫困农户注入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血液”,让扶贫由“输血”变为了“造血”,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内生能力。
7月8日早晨,光华乡枣子沟村村民汤官强起床后,来到鸡舍里看一遍,接着给鸡拌食、喂食。一枚枚诱人的鸡蛋堆满蛋槽,汤官强的妻子胡素华忙着捡拾鸡蛋。汤官强原本是村里的致富能人,2011年就建起蛋鸡养殖场。谁知2013年,他被查出患了肝硬化,一个月吃药就需要3000多元,住一次院就得花费上万元,小养殖场眼看就要垮掉。后来,汤官强从村里的“第一书记”张方军那里得知,他可以申请小额信贷来发展养殖业。这让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没有资金来源的汤官强看到了希望。汤官强立即向银行贷款10万元。“过去,农民贷款很难,又要抵押又要担保!”汤官强感慨地说,多亏金融扶贫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养殖场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他的养殖场存栏蛋鸡1万余只,夏季每天产蛋量8000余枚,除去成本,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仪陇县着力创新解决“如何贷”的问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缺抵押、缺担保的客观实际,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合理设置贷款额度、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精简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解决贫困户“贷得到”的问题。农行、邮储银行、惠民村镇银行、农商银行推出“惠农贷”“金惠贷”“惠农易贷”等产品20余种,贫困户凭授信等级即可获得1万元至5万元的“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贷款。
有效解决了如何贷的问题,建设诚信文化也很关键。该县通过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评定,出台《仪陇县贫困户评级授信办法》,综合区分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上年度人均纯收入、不良信用记录等情况,因人因户评定授信额度,并将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优惠政策挂钩。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农村信用档案13.8万户,评定信用户2.53万户、信用村60个、信用镇8个,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产业扶贫注活力
让贫困群众脱贫,关键得有产业。有了产业,就有了“造血”能力,而要形成良性“造血”功能,金融支持不可缺。
7月5日,记者来到马鞍镇险岩村,由中国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挂牌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和仪陇农商银行建立的金融服务站格外抢眼。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伯告诉记者:“金融机构和扶贫互助社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去年全村已全部脱贫。”
进入险岩村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村民正忙着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基地里的脱贫奔康香菇园占地80亩,种植菌袋120万袋,入园贫困户48户。”张寿伯介绍,香菇园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运行,实行保护价收购,入园农户持股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在鼓励贫困户运用小额扶贫信贷自主发展产业的基础上,该县积极探索产业链扶贫新模式,采取“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脱贫奔康产业园+种养大户+农户”等模式,建立起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贫困户人数,对其贷款利率进行优惠,这既增加了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又激发了贷款主体内生动力。赛金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流转土地970亩发展柠檬种植,中国人民银行仪陇支行、仪陇农商银行在约定其吸纳贫困户的前提下,综合授信提供扶贫再贷款资金250万元,仅2016年就解决贫困户就业25人。
该县积极引导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千方百计争取信贷资源,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田园综合体、“四好村”建设等项目,加大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农村路网建设等各种扶贫贷款投放,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
新闻推荐
发展生猪养殖、渔业等短平快产业,帮助贫困村民实现短期增收;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建水果产业园,发展长效支柱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路通业兴村子靓 金鸡山村变了样
●吴家玺“柏油路通到村中央,家家户户小洋房,环境优美村庄靓,小鸡仔变成金凤凰。”6月29日,记者在仪陇县新政镇金鸡山村采访时,村民们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金鸡山村距...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