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村村有园、户户入园”,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仪陇县建起以生猪、水果(干果)、粮油、蔬菜、有机蚕桑等为主的产业园185个,农户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杜杰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仪陇县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资源匮乏和基础薄弱的县情,在决战全胜脱贫攻坚中大力探索“脱贫奔康产业园助力脱贫”新路径,通过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企业自愿参与、金融机构积极介入、专合社组织”的模式,全县建起以生猪、水果(干果)、粮油、蔬菜、有机蚕桑等为主的产业园185个,辐射带动2.1万贫困户5.3万人持续增收,形成农户、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确保今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贷款入股 贫困户融入产业链
贫困群众想致富,无奈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加之自我发展能力弱,这些因素成为横在贫困户脱贫路上的障碍。
“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让贫困户真正融入产业链,让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仪陇县农牧业局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结合全县自然条件和村民种养习惯,并根据不同村情,确定了在全县各个贫困村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生态蔬菜和畜禽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建立相关脱贫奔康产业园,聚力“村村有园、户户入园”,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差异化产业发展。
贷款入股,成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的直接方式。今年初,日兴镇黎明村引进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双方协商,产业园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组建发展;其中,龙头企业投资280万元,并提供技术培训、市场销售和贫困户进园务工机会,今年64岁的贫困户张守荣看准时机,率先入股5万元,带动村里其他26户贫困户56人入股113万元,双方共同建起食用菌产业园。
2月初开建的食用菌产业园,3个大棚将于6月底全部建成,4月初,其中一个大棚已经投入种植。张守荣算着这样一笔账:入股5万元,年底保底分红就有7千元,加上今年还能在园区里种植2到3万个菌袋,按合作社每个菌袋保底利润2元收购,今年年收入5万元不是问题。
贫困户的股本,是政府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基金。“随着脱贫奔康产业园在村上的建立,龙头企业提供了门路、技术和市场,政府贴息贷款提供了资金,贫困户只需要投身产业园,敢闯敢干,勤劳致富不再是梦。”黎明村“第一书记”罗维龙说。
“我们为贫困群众算发展账、收益账,给他们吃‘定心丸\’,帮贫困群众脱贫,同时,我们还要看群众自己的选择,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为的是让贫困户能真正融入产业链。”县农牧业局信息站副站长周炜介绍,目前,全县引导贫困户通过资金或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入园务工、贫困户返租等方式,与带动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龙头带动 产业园快速发展
融入产业链只是第一步,对于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贫困户来说,该由谁带领才能实现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要有实力、懂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来带领和帮扶。”对于这一问题,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田景耀这样回答。
站高望远,如今的赛金镇潮水坝村阡陌交通、沟渠纵横,柑橘产业园里,一块块、一条条、一带带的柑橘树错落有致,微风吹过,新枝摇曳。根据规划,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在赛金镇柏垭子村、潮水坝村、龙背梁村、郑家湾村等地建设占地5000亩的柑橘产业园。按照约定,柑橘栽植后的第5年起,海升果业按扶持资金总额的1%每年固定分红给项目实施村集体组织。
“贫困户入股当年即可获得入股金额20%的分红收益,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人均增收可达2800元。”园区负责人王一凡介绍,项目实施村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进园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园建设。村民栽植果树,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并统一回收水果,和村民实现共赢。
据了解,仪陇全县在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产业规划的前提下,吸引23家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引进广东温氏、绿科禽业、陕西海升、中味等28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县建成3.1万亩柑橘产业园、302个生猪托养场、8.2万亩加工型蔬菜产业园,覆盖593个村,带动全县组建合作社490个、家庭农场468个,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培养一名技术能人,让农民“一技在手,终身受益”。
“至于如何解决引进龙头企业这一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乡镇无法统筹的由县级统筹,县级无法统筹的就向市级汇报,由市级统筹,确保每个产业园区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田景耀介绍说。
安“保险杠” 防控风险稳增收
如何通过“外力”规避风险、解决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仪陇县从推动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产业园区集中,解决农民发展农业无技术、无市场的难题入手,让脱贫奔康产业园成为整合资源、聚集要素的洼地,催生产业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投入到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的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马鞍镇险岩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贫困户张守方干起活来,心里觉得十分踏实。由于公司技术员常驻园区内,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在产出3批蘑菇后,他就基本掌握了种植蘑菇的技术要领,只要平时一遇到技术难题,他随时都可以找到技术人员询问和解决,而在销售上,则由公司统一收购,张守方的两个大棚可年产3万袋蘑菇,每袋蘑菇保底利润可达3元,一年下来,9万元能实实在在拿到手中。
“我们村在建产业园时,选择什么产业?圈舍等生产设施怎么建?建多少?完全由农民说了算。”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伯介绍说,农民进入园区发展产业,既是园区的投资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又是直接参与园区建设的受益者,其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大增强,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目前,全县共建成185个产业园、4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8个家庭农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家一户的力量联合起来,统一组织生产、管理、销售,实现抱团发展,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益。”田景耀说,这也让贫困群众敢于放手发展产业,加快了仪陇县脱贫奔康步伐。
新闻推荐
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在南充调研秦巴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时要求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记者杜杰)6月21日至22日,省政协调研组来南充市调研秦巴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林建国汇报南充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市...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