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方位技能培训 开发公益性岗位 奖励补助就业创业贫困户打好“组合拳”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南充日报 2017-06-26 01:17 大字

●李斌

今年来,仪陇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就业扶贫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截至5月底,全县多渠道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4873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58%。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846人、技能培训607人、劳务品牌培训62人,成功创业253人。

实施技能培训“三加三”

缺技术、缺文化、缺信息,是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根子”。以培训促就业,是仪陇县就业扶贫放的第一大招。为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脱贫,仪陇县就业局采取灵活培训三渠道(即送扶贫专班、送定点学校、送培训进村),丰富培训三内容(即送技术进村、送政策入户、送岗位到人)的“三加三”模式,本着“缺啥补啥,愿学啥培训啥”的原则,强化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6月22日早上,鲜馥灵同往常一样,走进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上班。这在之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鲜馥灵家是仪陇县回春镇老木垭村的贫困户,因家庭贫困,鲜馥灵高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缺技术、文化低让他吃尽苦头,10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一件事: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改变命运。

2017年春节期间,老木垭村村干部告诉鲜馥灵,政府要举办扶贫专班,费用全免,还要发补贴。鲜馥灵毫不犹豫报了名。今年2月起,他在南充接受了2个月的数控专业培训。结业时,他考取了中级工证书,还和浙江一家企业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但因为母亲身体不好,鲜馥灵经过考虑,决定放弃这份工作,在南充本地找活干。“现在有技术了,可以慢慢选个好工作。扶贫专班圆了我学技术的梦想,更提高了我的工作待遇。政府为贫困青年办了一件大好事!”

作为农业大县,如何让农民就近参加培训,实现脱贫致富?该县就业局立足实际,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形式,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农民培训,让授课老师与村干部、农民群众聚在一起聊政策、谈发展。通过送技术进村,让群众在闲暇时间“充电”,引导群众摆脱“精神贫困”,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仪陇县就业局还联合县农牧业局、水务局等单位,让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熟悉法律知识、懂农村实用技术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成员、农技员等,到专业合作社或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年龄偏大、交通不便的群众,还开通了“流动课堂”,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积极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帮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截至5月底,仪陇县就业局技能培训607人,劳务品牌培训62人,成功创业253人。

落实公益性岗位“五加五”

6月23日,金城镇双木村5组贫困群众林明堂在清理村道路边的杂草和垃圾。“我家养了1头猪和10多只鸡,还有多余的时间,村里就让我清理路边的杂草和垃圾,一个月有500块钱的收入。”今年54岁的林明堂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妻子患病和年迈的母亲长年患病,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人的收入全村最低。

如何帮助无技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脱贫?该县人社局等部门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和扶贫对象特点,实施公益性岗位“五加五”模式,安置贫困对象。即对今年拟出列的贫困村托底安置5个公益性岗位,每个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每月待遇不低于500元。以贫困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乡村环卫等公益性岗位为托底安置,解决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过渡就业,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实现精准脱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仪陇县积极落实现有就业扶贫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岗位重点向当年度出列的贫困村倾斜。”该县就业局局长杨昕告诉记者。

林明堂所在的双木村为今年拟出列贫困村,全村如今还有贫困人口9户、22人。对此,该村根据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获得岗位的村民主要负责清理村道公路沿线的杂草以及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并协助做好村上治安工作等。“从没想过还能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能够获得一份工作,家里生活就能改善很多。”经过村里的产业扶持和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林明堂去年摘掉了“穷帽”。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人员退出和资金拨付等工作,确保岗位和资金用在真正困难人员身上,仪陇县还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岗位乡管县审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系统,做到实名登记、动态管理、精准扶持、精准脱贫。目前,该县按规定实行公开招聘,定岗考核,共计安置846人。

扶持创业促就业

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仪陇县通过政策奖励,贷款贴息,引导、扶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及贫困户创业。县人社、就业部门积极给予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乡、村两级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引导贫困人员参与本地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小型创业项目,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在柴井乡赵家坝村村民王小琼家的土鸡养殖场,成群结队的土鸡跑来跑去。今年29岁的王小琼是家中长女,年迈的父母身患重病,唯一的妹妹也长期患病。早早出嫁的她,不仅要抚养年幼的孩子,还要回娘家照顾父母及妹妹。去年2月,王小琼辞掉城里的工作,回老家搞养殖。王小琼东挪西借凑了10余万元,建鸡舍、进鸡苗,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哪知数千只鸡一养起来每天饲料投入成本就达八九百元,王小琼压力山大……

县就业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给王小琼送来了1万元的贫困户奖励资金,让她顺利渡过了难关。“接下来,我准备把整座山承包下来,扩大养殖规模。我相信,靠着勤劳的双手,我一定能闯出一条致富路,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王小琼信心满满地说。

仪陇县就业局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奖励。如今,该县申报实体奖补47户,其中,创办领办实体共17户。县就业局正在核实相关资料。

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有限,通过能人带动、合作社带动等拉一把,无疑是增加他们收入的一条好路子。三蛟镇银山村村民莫小蓉借助企业贷款成立福欣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户38户,带动就业120人,种植猕猴桃近400亩,每亩收入达2万元,助力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之路。

该村53岁的贺素清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丈夫多年前去世,家中仅剩年迈的父亲和多病的儿子,劳动力严重缺乏。“村上成立了猕猴桃合作社,我能赚流转土地的钱,又能在当地赚点儿打工钱。因为在合作社长期工作,政府还给予了1000元的补助资金。”如今,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仪陇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和发展种养业增收奖补实施方案》规定,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务工、创业、发展种养业,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的,将按户给予奖补助。

◆相关链接

技能培训“三加三”

包括灵活培训三渠道: 即送扶贫专班、送定点学校、送培训进村;丰富培训三内容:即送技术进村、送政策入户、送岗位到人。

公益性岗位“五加五”

即对今年拟出列贫困村托底安置5个公益性岗位,每个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每月待遇不低于500元。

新闻推荐

“产业链+党小组” 贫困村蝶变“四好村”———记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第一书记罗维龙

●本报记者杜杰“今天,我在柑橘产业园里除草、挖沟渠,又挣了80元。”“我在食用菌产业园里入了股,还在里面种菌袋,有分红有工资,也是很有搞头。”6月10日傍晚,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的“流动...

仪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仪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