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连民心 产业造血促民富———记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第一书记刘晓丹
从村民口中的“上坡碰鼻子,下坡擦腚子”到“产业兴村子,过上好日子”,险岩村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市农牧业局下派干部刘晓丹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两年来,刘晓丹舍小家为险岩,吃住在村,干事同群,将“五带五强”工作法灵活运用于险岩村的脱贫实践,为南充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一份“险岩力量”。
真情书写民情日记 精准识别因户施策
险岩村位于马鞍镇西北部,距离仪陇县城64公里,四面环山,山势陡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2012年以前,全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没有一个立村支柱产业,村民住房基本没有得到改善,全村6个居民小组268户农户中,就有48户贫困村民,贫困人口达到155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480元。
“一组张守方一家五口,3个儿子,有两个身体都有缺陷,最希望发展产业;二组张守光妻子残疾,住土墙房3间,最希望改造住房;二组张思典夫妻长期患病,儿子因车祸正在治疗,最希望获得大病救助……”2015年8月,刚到险岩村担任第一书记,刘晓丹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走遍全村6个组48户贫困村民,在她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着村民们的点点滴滴。针对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一户一户制订脱贫措施。措施出来后,又每家每户走访,与贫困户一起对脱贫措施进行梳理、细化,直到村民满意才离开。
基础条件差、依赖传统农业、村民思想传统……总结出致贫原因后,结合村情,刘晓丹和村上干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确定了“食用菌为长效、有机蔬菜为短效”的产业发展路子。
如今,快两年的时间过去,张守方、张守光、张思典在村上的产业带动下,通过“贷款入股和入园打工”的方式,年收入保底都有8万以上,都成功脱了贫。提起刘晓丹,他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发展集体经济“造血” 产业联动助农增收
食用菌不但市场前景好,还可以深加工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6月16日,记者在险岩村看见,占地面积80亩的食用菌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制袋车间、灭菌车间、烘干房、生产大棚、冻库等功能型生产间一应俱全,村民们正在其间剪菌棒。
“食用菌产业园实现了村上48户贫困村民全部入园发展,从2015年10月1日破土动工,菌菇种植,我们食用菌园区采用的是国内先进的立体香菇种植技术,大棚内恒温恒湿,一年四季均可产香菇。目前,每户年种植量可达3万袋香菇,年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刘晓丹说。
贫困户张守方夫妇在刘晓丹的帮助下,贷款建起了两个大棚,2015年11月就开始采菇出售,实现年收入8万多元。
“刘书记给我们引进了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与所有的贫困户全部签订了保底销售合同,成立了众鑫食用菌种植农民合作社,技术、市场问题都得到解决,发展有了保障。”在产业园里当技术指导的险岩村食用菌产业党小组组长张飞虎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食用菌产业,险岩村还着力开辟水果种植和生态蔬菜种植,目前,全村种植桃树、梨树、樱桃树等近1300亩,并开辟高标准农田230亩用于种植生态时令蔬菜。
讲文明、树新风 凝聚合力奔小康
发展产业的同时,刘晓丹还带领村民修村组道路、建山平塘、整治蓄水池、高标准农田,新建通讯基站……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过年回来看到家乡大变样,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柏说:“有刘书记这个硕士研究生带领我们脱贫攻坚,我们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还可以在家挣钱,这都要感谢刘书记和张书记!”张守方站在自己的小洋楼院子里,不住地感谢着刘晓丹和张寿柏,他算了算自己今年的收入账:把银行的5万元贷款还了,他手头至少还能拿到4万元以上,住楼房,在家就打工挣钱,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
如今,“上坡碰鼻子,下坡擦腚子”的顺口溜已经渐渐被险岩村村民淡忘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基础设施改善了,立村产业发展了,村民有致富门路了,全村上下勤劳致富的新风气已经形成,又掀起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评比高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然)在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受损后,为获得高额赔偿,王某竟伪造租车合同并提起诉讼,企图让交通事故责任方赔偿修车期间的租车费用。6月14日,记者从仪陇县人民法院获悉,王某被处以罚款5万元。...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