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大棚、智能养殖设施设备等进行农牧业生产南充近四成种养企业采用“智慧”种养模式近四成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基本实现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

南充日报 2017-02-23 11:27 大字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刘晋名

在等待桃花盛开的初春时节,位于西充县义兴镇店子山村的金科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内,早已春意盎然,智能大棚内农作物长势喜人,在实现智能化控温、控湿、控肥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生产和消费端连接在一起,根据市场反馈迅速调整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已覆盖南充近四成种养企业。

除了智能化,南充现代农业还有更多的内涵:建立起完善的有机监管体系,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面积超过30万亩;凸显富民增收效益,建成农民产业园区1800余个,吸引68万农户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农民可实现户均年收入4至6万元。

A 智能化+规模化 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应用了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金科智能大棚,在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内非常打眼。

金科公司建成的四个智能化玻璃大棚除了具备以往常见的自动温控系统、病虫害自动防治等功能外,其独特之处在于将生产端与市场端通过大数据平台紧密连接,市场产品销售及顾客反馈能第一时间传达给种植户,用于指导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园区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南充市农业领域的运用,园内即将建成的西充县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应用系统,将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建设“高效安全、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及时处置”的物联网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形成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将推动南充市农业管理水平发生质的飞越。

类似于金科公司这样的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还有很多,市农牧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南充全市近四成种养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大棚、智能养殖设施设备等进行农牧业生产,近四成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基本实现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实现了农产品安全信息化的监控管理。

南充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专注于一产,而是注重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西充百科有机园尝到了甜头,该公司负责人赵伟雄告诉记者,去年“五一”期间,公司位于西充县义兴镇书房山村的中国有机生活公园鲜花盛开,销售深加工后的有机农产品、绿色餐饮,短短3天迎客3万多人,门票、游客采购和餐饮3项总收入近百万元。

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南充市农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南充紧紧围绕“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调结构,通过“1+N”模式促进全市特色产业协调发展,40万亩柑橘(柠檬)产业带连线成环,10万亩西充有机香桃产业带初步建成,示范区规模种植养殖基地达到70万亩。

B 建立完善有机监管体系 有机循环农业初具规模

农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只是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在实现有机化、绿色循环发展方面,南充同样收获颇丰。

西充茂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西充县中岭乡的万头生猪养殖场,通过中控程序实现了生猪的智能化喂养,并在生猪排泄物处理方面形成了有机循环。

该养殖场的每个猪圈的地板都是栏栅状的,猪排出的粪便会往下漏,并最终流入配套建设的大型沼气池内。沼气发电既能保证养猪场用电,又能保证养猪场的供暖等需求,沼渣沼液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优质的有机肥,供种植基地的果树、蔬菜等使用。有机肥的另一个用处就是经过发酵,养殖蚯蚓、蝇蛆,作为畜禽饲料,实现种养循环,保障可持续发展。

茂源农业只是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位于西充县的义(兴)青(狮)观(凤)高产粮油产业带,航粒香米业公司一直坚持将水稻基地的水稻秸秆打碎还田,作为来年的肥料循环利用。该公司负责人黄永锡告诉记者,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作物生长完全遵循自然规律。

有机农业的发展,不能仅靠企业的自觉,还需要一整套严格且完善的监管体系。同样以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的西充为例,在西充取得有机认证资质的那些农业企业负责人,认为最难“对付”的就是西充县有机办,该机构几乎全天候盯着,这些企业一刻也不敢马虎。企业的敬畏,源自西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机农业生产、监管和保障体系,“黑名单”制度并非儿戏,发现谁弄虚作假,立即会被踢出有机圈子。

有机农业光有鲜亮的点还不够,还需要形成规模,这样方能形成竞争优势。数据显示,南充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面积超过30万亩。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南充也在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数据显示,南充市已投资260多亿元,市辖三区和西充县已经建成“千里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带”,也探索出了包括生猪—沼气工程—有机肥—果蔬等在内的多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2017年,新增万亩现代循环农业园区15个,总量达70个,到2020年全市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总量达到100个以上。

C 构建长效机制 持续助农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如何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南充创造了许多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实效的模式。

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南充各地脱贫奔康产业园可谓竞相发展,亮点纷呈。

仪陇县安溪潮村引进绿科禽业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20万只蛋鸡产业园,全村44户贫困户入园,每户贷款5万元入股,专合社保证每户贫困户保底分红,另可解决15个专合社社员就业,务工社员年均可增收3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充市共建成326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2.5万户,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发源于顺庆区大林乡大林寺村的“大林模式”也在全市范围铺开。该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主、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的方式集聚生产要素,发展“大园区、小业主”,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民产业园。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设农民产业园区1800余个,吸引68万农户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农民可实现户均年收入4至6万元。

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模式也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在南充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鄢家花椒基地,龙头企业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种苗、技术、管理等资源,占股份的60%;农户以土地入股,成为花椒产业发展的真正股东,占股份的30%;合作社占股10%作为公积金。花椒收获后,交公司统一销售,公司、种植农民、合作社按6∶3∶1的比例分红。“631”模式,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去年所产花椒按市场价每公斤12元由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购,农户分红总额达64万元。

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有机化已上一个台阶,发展规模也颇为可观,富民增收特点明显。在此基础上,南充现代农业发展还有更为宏伟的目标,围绕“155发展战略”,紧扣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南充正积极规划实施现代农业“三百示范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建设万亩农业循环示范园区100个以上;培育产值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00个以上;打造农业新业态示范样板100个以上,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1000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搭上互联网 柑橘销北京

本报讯(吴家玺)2月18日,仪陇县新政镇石佛岩村的柑橘种植基地里,不少市民正在采摘柑橘。“这里的柑橘酸甜适口,还能体验采摘乐趣,呼吸新鲜空气,一举多得。”前来采摘柑橘的市民曾情高兴地说。“...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