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返程行囊里 满满都是爱

南充日报 2017-02-13 00:00 大字
●李斌

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许多人又要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打拼。离别的村口,离乡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家乡的味道,和亲人依依惜别,向未来迈开步伐。

背包里的家乡味道

“带的有花生、核桃、腊肉香肠。”仪陇县汽车客运站里,启程赴深圳务工的周秀英带了一个行李箱和一个大号双肩包。她告诉记者,行李箱里除了衣服外,还带了腊肉、香肠、花生、辣椒酱等。“家乡的辣椒酱特别好吃,虽说外面有卖的,但味道没有家里做的正宗。土榨菜油很重,但每年还是会带点。”

周秀英说,双肩包里装的是母亲亲手煮的香肠。“我妈煮的香肠,每年我都会带一些,自己吃,也和同事们分享。”

记者在车站里打探了一圈,发现不少人都带着家乡特产。这不,将到广州打工的袁义刚带了好几十斤家乡特产,“我自己没带多少,大都是帮同事们带的。外省人喜欢川菜,一拿过去,两三天就吃完了。”

记者注意到,这些特产中,有酸的、有辣的,但每一种特产里,都有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后备箱里的土鸡

2月9日,仪陇县保平镇周家坝村村道公路旁,王大荣的父母正在往车上大包小包地装。“每年春节从老家返回城里,父母都会准备成桶的现榨菜籽油、上百个土鸡蛋和不打药的蔬菜……把汽车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犹如搬家一样。”王大荣一边帮忙一边对记者说,这些东西父母前几天就为他准备好了。

有着同样幸福“遭遇”的还有在成都工作的范家伟。2月10日,范家伟准备返回成都上班,一大早,丈母娘就打电话让乡下的亲戚帮忙准备东西。范家伟驾车沿村道来到丈母娘指定的地方,见几个远方亲戚早就站在村口等着了,脚边放着几个麻布口袋。走近一看,里面装着好几只土鸡。“去年11月份就选好了的,一直养着,等过完年给你们带走。”丈母娘一边帮着把鸡塞进后备厢,一边说:“在外面工作忙,这些土鸡有营养,多带点。”

看着后备箱里满满的东西,范家伟心里特别感动。他和爱人每次从成都回来,丈母娘都会大包小包准备很多东西。“只回来几天,他们却准备了一整年……爱,就是尽全力给对方自己最好的,不求回报。”范家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满满的幸福。

带着儿子一起走

返乡的行囊,不仅有大包小包的物品,还有紧紧相扣的孩子的小手。随着务工人员踏上返程的旅途,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把孩子带在了身边,让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儿童”。

在仪陇县汽车客运站广场上,复兴镇的严运芳拖着一个大箱子,与丈夫和6岁的儿子一道,准备前往河南务工。严运芳告诉记者,以前夫妻俩一心忙着赚钱买房子安家,孩子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负担轻了,但心里总有牵挂,上班都不安心。

严运芳的丈夫马辉告诉记者,除了过年回家,平时和孩子只能通过电话沟通,“过年回家时,儿子跟我们一点也不亲近,很淡漠。现在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子带在身边。”

这几年,夫妻俩的条件稍好一点了。今年,在妻子的坚持下,夫妻俩把儿子带到洛阳去。除了安全、亲情等方面的考虑外,也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不再走父辈的老路,也是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去打工”的重要原因。

新闻推荐

父亲残疾、母亲患病,她小小年纪就直面命运的困境,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仪陇15岁女孩获“最美孝行少年”称号

●本报记者杜杰今年岁的李小燕,是仪陇县思德乡思德小学八年级的一名普通学生。父亲残疾、母亲患病,她小小年纪就直面命运的困境,在校她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在家她独自照顾生病的奶奶,用坚强和...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