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剪纸技艺古传承创新走新路 仪陇县有1500年的建县史,更有1500年的剪纸史。早在晋唐时期,仪陇的雕花剪纸就已蔚然成风。
丰富的民俗民事,为仪陇剪纸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天地,举凡岁时节令、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会在“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神话传说故事图”“历史英雄人物图”“现实生活图”剪纸中得到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要挂春幡、贴窗花。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也要贴剪纸。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等大型剪纸覆盖。
据《仪陇县志》载,早在民国初期,剪纸就已进入市场,剪纸职业艺人林世植的作品,“丰满、精巧、秀雅,畅销顺庆府属各县”。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剪纸在原有的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刻剪法基础上,又发展了双手撕纸法和火烧烫绘法。前者全凭一双灵巧的手撕成作品;后者是国家一级书法家、民间工艺美术家何作霖首创的,将剪、刻、钻、刺、撕、烧、烫等手段,利用特制的烧烫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剪纸方法。他创作的幅作品曾参加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览并被认定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为弘扬剪纸文化,仪陇把民间剪纸列入“三乡文化”建设(书法之乡、篆刻之乡、剪纸之乡)总体规划,形成了专业与业余、老人与学生、干部与农民相统一的继承与创新民间剪纸事业的群体,走出了一条“剪纸与书艺、剪纸与藏书票、剪纸与民间烫画”相结合的新途径。
本报记者 伍力 整理
新闻推荐
那天,有一个在乡下承包土地办农场的朋友,在微信圈里秀了几张照片:他面带微笑,驾驶一辆拖拉机耕耘在田野中。看着他那洋溢着青春与自信的神情,一下勾起尘封在心底的往事。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与拖拉机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