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充,脱贫攻坚战犹酣

南充日报 2016-08-17 00:00 大字

盛夏的阳光热情似火,万物繁茂。

走过一座石桥,伴随着机械轰鸣,坡道上的挖土机、压路机正在紧张作业。七八个村民光着膀子,挥汗如雨,一边喊着号子,一边铲着沙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据了解,原来这是嘉陵区柏材嘴村正在兴建村道路。

“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哦,要不是***,我们这个掉角村的路还不晓得哪年才修得好。”村民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这仅是南充脱贫攻坚战场的一个缩影。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7个贫困县,1290个贫困村,33.24万贫困人口,南充今年要实现减贫人口13.6万、退出贫困村317个,南部、蓬安两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域工作中心中的中心,重点中的重点来抓。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群众,正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谱写了一曲决战贫困、迈步小康的凯歌。

脱贫奔康产业园 产业扶贫的南充模式

像往常一样,天刚亮,西充县太平镇楠木庙村贫困户赵永章早早来到“二荆条”种植基地干活。照赵永章的说法,如今他不仅是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工人,每天都有工资拿,而且因为土地入股,他还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东”。“自家的产业哪有不用心的,辣椒一收摘,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为解决群众“造血功能”差、持续增收乏力的问题,南充立足实际,把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加强机制创新,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南充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位一体”方式,分年度、分区域、分步骤持续推动“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2016年,力争完成317个贫困村产业园建设,打造100个市级脱贫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产业园区258个,带动15000余户贫困户入园发展,初步形成了香桃、脆香甜柚、小家禽、食用菌等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引进龙头是关键。西充县充分利用明和、航粒香等105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不漏掉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组、一户贫困户、一名贫困群众。同德乡大欠沟村引进今晨农副产业有限公司,建成青花椒产业园300余亩,对该村55户贫困户全覆盖。在利益联结方面,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民合作社+贫困户”、“业主大户+贫困户”的带动模式,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规划的80亩产业园已基本完成,48户贫困户全部入园发展。30万袋香菇菌袋投入生产,已出产16万公斤,贫困户户均增收4万元左右。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建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破解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难题和贫困户单家独户、单打独斗的生命力脆弱的问题。(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党建+扶贫 引领发展大格局—仪陇县抓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郭丹民居似别墅,整齐排列;道路似彩带,贯穿村落;果架似画廓,生机盎然……如今,行走在焕然一新的村庄,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党支部书记彭灵贤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目前全村已...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